清明将至,翻阅古籍,文人墨客随春天抒诗意,借清明传佳话,寄思念表深情。
《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又,《岁时百问》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祭祀,按照旧例,扫墓时于坟头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柳插于墓前,叩首行礼祭拜。
古时有清明前一日为“寒食”之说,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恩公介子推“割股充饥以食文公”之事。介子推之典故,史书多有记载,坊间流传亦广。《庄子》载:“介子推至忠也,自割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坊间多谓子推辞官不出,青山归隐,文公于是烧山迫子推出山相见,子推宁死不出……
子推,真正的君子。君子务虚,小人务实,重名誉的是君子,重利益的是小人,这个“小人”,未必是道义上的“小人”,而是精神层面的。清明,源自古书“气清景明”,《黄帝内经》说“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清明节气,于春分节气之后,正宜采青。新柳袅娜,春花带露,清明采青的辞作诗章尤多。
“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相逢。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这篇诗作出自柳如是之笔。崇祯八年夏天,离开陈子龙之后的柳如是,宛如柳絮杨花,絮飘萍泊,往来于松江、嘉定、杭州之间。这首诗大约作于这段时间。“桃花得气美人中……”清明时节的西泠,桃花得天地人之自然灵气,这末尾一句更使一位名叫钱谦益的清流名宿每每吟哦,平仄回环,齿颊留香。
钱谦益和诗云:“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这首酬和之作写于崇祯十三年,诗中的“草衣”,指草衣道人王微,亦是一位有文采的女子。此时的钱柳尚不相识。柳如是还不曾如顾苓《河东君小传》所载“幅巾弓鞋,著男子服,神情洒落,有林下风”驾一叶扁舟,访那半野堂中的钱老先生,而弱女子诗中的风致已为清流名士耳闻,这才有崇祯十四年,钱谦益以“匹嫡”大礼迎娶柳美人,才有他们“煮沉水,斗旗杆,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讹,间以调谑”的那段有所附丽的风雅时光罢……此后亦有别离,有她不畏死,有他更关乎生,有她为明亡而举身赴清池,偏被救起……还有,他撒手人寰,她三尺白绫捐了游丝性命……黄土垄中,卿何命薄。清明,清新雅饬,诗意无尘。思念,原应哀而不伤,伤而不悲,悲而不恸。思念那些真性情的面容,或艳若桃花,或秀若翠竹,或劲若苍松……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