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3>清明>与清明有关的文学作品

清明时节话“清明”

时间:2013年03月29日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王润
0

  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清明节,和端午节、中秋节一起被定为中国法定节假日,今年到了第四个年头。 

  提到清明节,人们大多会想到郊外踏青、上坟插柳、祭奠先人,其实清明节是一个有着很深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的节日,过节,应该了解节日的意义。     

  清明节源自春秋时的一个历史故事:晋国公子重耳(晋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介子推忠心护驾,断炊之时,曾割股啖君文公复国后,重登王位,对所有陪伴他流亡的人一一加官进爵,但独少介子推。原来介子推看不惯朝中趋炎附势、邀功请赏之人,与母亲归隐绵山。文公劝子推出山不得,下令三面放火焚山,逼迫介子推出山,没想到介子推竟和母亲一起活活烧死在绵山大柳树之下。文公追悔,又见子推留下的血书中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遂为子推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忌日禁火,以寒食寄托哀思。寒食清明蕴含的正是传之千古的忠义孝悌,清正廉明的精神。      

  为传承这一经典传统文化精神,京剧舞台很早就把这个故事改编成《火焚绵山》等系列剧目,从余叔岩、刘春喜、马连良到李盛藻、奚啸伯老生名家等均演出过。但由于这出戏在表现介子推与母亲在晋文公焚山时有繁难的唱、念、做、舞以及从高山翻下等技艺,中老年演员多不擅演。马连良当年曾想传授给北京戏校的学生,但遇到文革,这一出好戏几近失传。幸好北京京剧院优秀的青年奚派老生演员张建峰和老旦演员沈文莉,遍访名师,复排此剧,一经上演,广受好评,不仅其中的春草青青隐翠溪介子推坐草堂等西皮唱腔已成为张建峰的代表唱段,而且《火焚绵山》这出老戏也已成为每年清明节演出的时令戏,今年清明节当天又将在长安大戏院上演。 

  经过京剧舞台的加工和创造,这个悲剧故事具有了更强烈的艺术美感和文化价值。观众从这个戏中,能够感受到京剧的写意之美:绵山之美、绵山之险、火烧绵山前的万马奔腾、火烧绵山之中的壮观与惨烈,所有场面与变化都靠演员用精湛的戏曲功夫来展示;十几个演员营造出呐喊连天人声震重兵氛围;表现介子推母子躲避追兵,拼命往山上爬时,演员手、眼、身、法、步的功力,让观众心提到嗓子眼;最后母子俩狂奔于漫山遍野的火海之中,从山上翻身滚落,老旦的卧鱼、老生的僵尸,都让人心生震动,感慨良多。      

  而这一出有关知识分子、隐士的悲剧,虽然是传统老戏,也会让今人生出很多思考。介子推想要归隐,并非本心的淡漠孤僻,而是不屑与小人为伍,但正如香港电影《笑傲江湖》所言: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尽管他再三拒绝朝廷利诱,但政治依旧会找上他并将其逼上绝路。介子推的每一步退让,中国知识分子所尊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在残酷的政权面前,迸发出的是悲剧的电光石火。 

    传统与时令、艺术与现实就这样在一出京剧老戏中得到完整地体现。而对今人来说,清明不应只是一年一度的节日;对传统和文化的重视与尊重,应该成为一种日常的习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 

(编辑:单轩)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