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0余天的第九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落下帷幕,演出虽然结束,但艺术家们曼妙的舞姿、动听的歌声却依然萦绕在观者心中,成为美好的记忆,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改变观者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印象。这次艺术节13个艺术团302位艺术家带来的节目来自五大洲不同国家,充分展示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民间歌舞作品来自民间、来自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这个国家人民的一些特质,如美国舞蹈的活泼、西班牙舞蹈的优雅、蒙古国舞蹈的豪迈、非洲舞蹈的狂热等。从艺术家身上洋溢的对艺术的投入与享受,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民族艺术的真诚与挚爱。他们成为自己民族艺术的拥有者、传播者和享受者。同时,他们通过自己的生动诠释和艺术表现感染了观众,把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了观众。
艺术能够让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在一起交流、交融,共同感受艺术之美、生活之美。在宜昌三峡人家巡演点,美国舞蹈团一口气跳了6段舞蹈,连换衣服都是一路小跑,台下欢呼阵阵,不断地为他们加油喝彩。在宜昌步行街巡演点,一名74岁的老大爷随着巴基斯坦舞蹈团的音乐翩翩起舞,巴基斯坦的舞蹈家主动提出向当地民间舞蹈队学习扇子舞,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巡演点,当澳大利亚摇滚乐队唱起《最炫民族风》时,台下观众齐声应和,台上台下唱成一片,掀起全场演出的高潮。不论是在舞台上,还是舞台下,不论是在火车上、轮船上,还是在狭窄的山路上,来自国外的艺术家们随时都能唱起来、跳起来,随时都能和观众互动起来。正是快乐的心态、融洽的氛围,让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人产生了情感共鸣。
美国人文学家理查德·加纳罗在《艺术:让人成为人》一书中指出,“一旦你让歌曲和故事、音乐和舞蹈进入到你的生命之中,你就再不能失去它们” 。美国音乐家、教育家唐·坎贝尔撰写的《莫扎特效应》书中提出,用音乐的力量去医治身体,增强心智,开掘创新精神。艺术能够以情动人,启迪心灵,滋润心田,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而人们对另外一个国家的印象也大多是从一段故事、一部电影、一段舞蹈、一本小说甚至一幅摄影图片开始的。一曲《喀秋莎》传唱几十年,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几代人。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应该面向国外普通大众,传播更多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只有民族的精品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同。
让艺术节真正回归民间,是本届艺术节的特点。只有回归民间,才是真正的“接地气” ;只有与基层百姓在一起,才能真心真情。让艺术走出殿堂、走进百姓,激发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让每个人的心境更加积极向上。
因为艺术,这个世界会更加美好。
(董涛为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宣传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