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老师各具特色 观众评价褒贬不一
第十五届青歌赛开赛以来,评委们的精彩点评和示范演唱成为每日比赛中的新亮点,引发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评。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随着评委一批批轮换,示范演唱逐渐增多,观众们在对比之下也对评委们的要求提高不少。本届青歌赛众多评委中,广受好评者不少,但也并不是每一位都能获得观众们的热烈追捧。而在第二赛期的比赛中,监审组也向评委们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正面典型】之
类型一:不唱则已,一唱惊人型
代表人物:殷秀梅 德德玛 吴彤 莫华伦
有一些评委,只看他对选手的点评,似乎并没有十分出彩的地方,但只要一开口便能立即艺惊四座,获得如潮好评。殷秀梅、德德玛和吴彤三位评委虽然示范次数不是最多,但却能一唱惊人,赛后多日仍被众多网友频频提及:“示范确实经典,理解了”、“一开口就被震到了,不愧是大师”、“看来姜还是老的辣!”
类型二:和蔼可亲,绵里藏针型
代表人物:张也 杨洪基 黄小茂
青歌赛的评委似乎是所有电视节目里最不追求“言语刺激”的,多数评委在点评中表现得相当和蔼、含蓄。在青歌赛评委的语言体系中:“唱得很完整”表示演唱比较一般;“技术很过关”表示除了技术都不太到位;“还需要回去加强练习”表示基本不具备晋级的实力。在这些评委中,尤以张也、杨洪基和黄小茂三位评委最为观众喜爱,因为他们在委婉表达,不使选手当场难堪的同时,更能通过几句话的点评让选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甚至有网友称:“张也老师真是评委中的女神!”
类型三:学养深厚,点评如上课型
代表人物:黄小曼 印青 郎昆 付林
能坐在青歌赛评委席上的评委自然是音乐界公认的“老师”级人物,而在点评中依然保持“好老师”本色的,莫过于黄小曼、印青和付林三位评委。在他们的点评中,时常听到:“我们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声乐时应该……”等习惯表达。而作为“好老师”,他们最擅长的便是把高深的理论讲的通俗易懂又不失严谨。有观众评论:“他们的身上散发着老师一样的温暖而又专业的味道,这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味道啊。”
类型四:才华横溢,帅气逼人型
代表人物:邵恩 李心草
在本届青歌赛第一赛期最后一场比赛中,评委邵恩和李心草“一秒钟变回著名指挥家”,给观众们带来惊喜。他们分别与现场的交响乐团联袂演奏《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5号》和《康康舞曲》,让全场观众在等待本场比分的时刻,尽享视听盛宴。他们强大的气场和乐队精彩的演奏赢得现场观众热烈喝彩,而网友们也不吝赞美:“两位老师的指挥太棒了,不是一般的帅气!”、“看直播的时候我也疯狂了!”、“感谢青歌赛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体会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让每一个喜爱音乐的人都得到享受,两位指挥都好棒!”
【反面典型】之:
类型一:随意示范,严重失误型
代表人物:江涛 刘和刚 吴娜
对于在本届青歌赛上,评委们“爱上”示范演唱的新变化,观众们普遍表示非常欢迎。但也不是每次评委示范都能获得观众好评,比如以上三位。
第一赛期中,吴娜作为评委团新人,时常被其他评委邀请示范演唱,无奈一贯擅长“大歌”的吴娜示范的却是《太湖美》、《浏阳河》等民间小调。她大气磅礴的示范引来不少观众吐槽:“吴评委有一种把‘太湖’和‘浏阳河’都唱成‘松花江’的能力。”
第二赛期首日比赛中,作为“金牌主考”的江涛和刘和刚也都因为示范演唱被观众批评。刘和刚认为来自陕北的选手郝亮唱的陕北民歌不够“酸”,接着现场示范。结果身为东北人的刘和刚也并没有唱出货真价实的陕北风味,被观众吐槽“东北人还是不要随便尝试陕北民歌,量力而行为好”。而另一位“考官”江涛的示范则更加“悲剧”。一首《你把我灌醉》,先是两次起调都没起对,接着又唱得毫无美感、连续失误,最终草草收尾。这次示范不仅引来网友疯狂批评其“唱得还不如选手,莫名其妙”,更有现场观众赛后爆料:江涛演唱之时其他评委或“面露愠色”或“忍俊不禁”,“监审组的几位老艺术家看上去很生气”。
类型二:絮絮叨叨,不知所云型
代表人物:邓玉华 陈小奇 李丹阳 韦唯
第十五届青歌赛开播至今,部分评委点评时过于啰嗦、缺乏重点成为观众吐槽的主要内容。有网友总结:“先说乐坛旧史,再讲创作心得,评一下签运如何,聊几句彩排表现,总结陈词‘继续努力,加油’。掰扯半天连乐队、主持人和选手母校都点评了,就是说不清选手到底唱得咋样。”或许这些评委是出于好心,想给选手留足面子,但作为评委,点评时还是应该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水准,给选手中肯、善意的指导。
类型三:调侃不当,缺乏分寸型
代表人物:李杰 江涛
很多青歌赛评委因精彩的点评而被观众广泛喜爱,而个别评委则因为不恰当的言论被批评。例如李杰对选手说:“观众给你鼓掌不是因为你唱得好”,江涛挤兑同场的刘和刚“太嫩”。观众们纷纷表示:“对这样不分场合、口无遮拦的评委很无语”。不仅观众不能忍,大赛监审组也在直播过程中严肃提出要求:评委点评应该做到有风度又不失幽默,这是大赛专业品质和艺术家自身修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