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梁思成

是否所有名人故居都要保护?“名人”如何界定

时间:2012年02月16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0

  并非挂牌文物保护单位的北京旧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故居———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在今年5月遭遇拆迁风波。目前,24号院门楼及西厢房被先后拆毁。在京城媒体的呼吁下,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赶赴现场,叫停了该项目的拆迁。不过,这一次文物专家并没有完全站在铁杆文物保护者这一边,一些专家认为,林梁故居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了,“不能凭借单一的口口相传,就认定名人故居具有相当的留存价值”。

  在城市历史遗迹的保护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是不是所有的名人故居都该得到保护”、“保护名人故居要不要‘区别对待’”之类的争议,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京城名人数以万计旧城所有院子都有故事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故居被拆后,北京市文物局地文保处处长王玉伟对此有一番解释,他说:“根据相关规定,受保护的建筑,如各级文保单位和四合院挂牌院落需要具备文化价值和建筑价值,而林梁故居里曾经盖起过一座红砖楼,显然已不是当年的样子,所以我们不能凭借简单的口口相传,就认定其应受到文物法保护。”

  现已八十岁高龄的梁再冰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大女儿。她在接受京城媒体采访时回忆道:“一年多以前我和老伴去那里看过,已经完全不是我小时候的样子了。”“这里跟我已经没有关系了,我小时候住过的北京城没有高楼”。在受访时,老人的声音听不出任何感情色彩。梁再冰表示,她小时候进到院子里右边有很长的路,往里走才是第二道门。“不想回忆了,拆与不拆都一样”。似乎已经物是人非的旧居已经难以让她回忆起当年的美好时光。

  据王玉伟介绍,北京作为五朝古都,这里有着3000多年辉煌的建城史、800多年灿烂的建都史,工业、商业、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名人数以万计,不胜枚举,并非只有数百人。这些名人在京居住过程中有的还曾多次搬家,比如李大钊在京的住所超过六七处,鲁迅也曾搬过至少五次家。如果把这些全都算作名人故居,那恐怕北京旧城的所有院子都有段名人经历。

  “不仅名人故居,任何建筑的保与拆都不能‘一刀切’。”王玉伟举例说,北京的历史风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沉淀出来的,从忽必烈围绕着波光粼粼的什刹海兴建元大都开始;明代,一座“时髦”的紫禁城拔地而起;到了清代,青砖灰瓦的四合院点缀在金碧辉煌的高大宫殿间的“古都特色”逐渐形成……北京是一座活动的城市,也是一座传承的城市,全拆建新的和全保不发展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

  “名人概念”难界定国内尚无统一标准

  林梁故居因“无名之痛”而遭遇拆除。那么对于名人故居的界定到底有没有一个相关的标准?记者昨天采访了上海市文管委地文处的李处长。他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国内仍旧没有界定名人故居的统一标准。

  “原因有很多。首先名人这个概念就十分难界定,各行各业都有名人,但有些只在专业领域知名,那这样的名人故居需不需要保护?”李处长表示,按照一般惯例需符合几个条件。首先必须是知名人士,其次要在该建筑内待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且是否在这里有过重要的作品或发生过在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事件。

  对此,静安区文史馆的杨继光馆长也表示认同。他强调,衡量名人故居一定要慎重。据了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央就曾下发各类文件明确指出“已故近现代名人的故居,除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以外,一律坚持正常使用,不得专门腾出作纪念馆。”杨继光表示,张爱玲所住地常德公寓(常德路195号)在为其挂牌后曾遭遇不少质疑声。“她和胡兰成的共同居所,到底该不该挂牌为名人故居,到现在仍有争论。”

  争议名人建筑屡现挂牌保护慎之又慎

  对于北京林梁故居的遭遇,上海也有情况相类似的案例可查。

  据了解,江宁路673弄10号当时曾是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人召开秘密会议的地点。但就在近日,该地被纳入了动迁范围。据史料记载,当时江宁路还被称作戈登路。在这里的一幢两楼两底的石库门房子里内,是1930年至1931年6月中共中央阅文处旧址,也是中央政治局开会的秘密地点。1931年4月,原中央特科的顾顺章在汉口被捕叛变,周恩来迅速将中央机关和领导人转移,中共中央阅文处的两大木箱文件也及时转移出去。

  静安区文史馆杨继光馆长向记者介绍,当这处周总理曾活动的地方被列入动拆迁规划时,曾有专家提出要保护。但最后经过专家组的论证,认为该地进行过革命活动的时间较短,而且最后因叛徒告密而废弃,所以不具备列为名人故居的资质。

  同样的事例还有,位于康定东路87弄的张爱玲出生地,之前曾有众多的“张迷”呼吁将该处列为名人故居,“张迷”们认为这里是张爱玲的出生地,且她在此待上了20年之久,应该比常德公寓更有资格挂牌保护。但市文管委的相关专家经过一番考证后,也认为该地不适合挂牌成为名人故居。

  不过,不挂牌不等于不保护。据介绍,康定东路87弄的建筑由于风格独特且历史悠久,有关部门已经决定将此修旧如旧并改建成石门二路社区文化中心,并有望成为两岸“张迷”的交流俱乐部。

  文管委地文处李处长告诉记者,虽然近年来挂牌成为名人故居的地点非常之少,但也有成功挂牌的例子存在。据其介绍,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了周恩来同志在沪早期进行革命活动时的一个秘密地点———四川北路永安里44号,就完全符合挂牌名人故居的条件。他表示,在永安里44号发现的这处建筑,增补了周恩来同志早年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时期的一段重要史料,这在之前的党史记载中是从未出现过的。所以,作为当时党的一个秘密活动点,有着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

  大众的情感价值或左右故居的命运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区现存的、已经整理出来的名人故居已有五六百处。而在本市金山、松江、青浦、嘉定、奉贤等郊区,还有200多幢散落各地的名人故居优秀建筑。文管委地文处李处长透露,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各区县的工作人员都对这些名人故居进行了重新评估,考察了现阶段的保存状况。他告诉记者,市文管委最近已在研究针对性的对策,目的就是更好地界定和保护已发现的和未发现的名人故居。据其介绍,今后相关部门将细分这些名人生活过居住过的场所。

  “可能今后你会看到名人旧居和名人故居两种挂牌形式。故居指的是人的出生地或幼年成长地,而旧居则泛指其居住过的地方。”李处长表示,如此细分对保护名人故居将起到一定作用。

  面对北京梁、林故居的遭遇,李处长表示,如果能有充分的前期调查并及时告知规划部门和房管处,这样类似的事件或许可以避免。不过他认为,如果梁、林两人在北京的故居或有多处的话,那都采取保护并不明智。“一般来说,考量名人故居都要综合评估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但现在不能忽视的是,大众的情感价值也应该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来。梁、林的故居能引发这么大的争论可能也正是有关部门忽视了这一因素的存在。”

  拿名人说事儿的绝不在少数

  不过,面对“大众情感价值”的说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文物工作者这样告诉记者,“林、梁故居很可能只是一个噱头,拿名人说事儿的可不在少数。现在,有人可以拿名人故居炒作出名,甚至还有人通过各种关系,希望将亲朋好友的住所公布为名人故居,这些靠制造热点而吸引眼球的做法,对保护真正的名人故居没有任何积极作用。那些高呼不能拆除老房子的人大都并非住在‘故居’。而所谓的‘故居’,如今多已沦为大杂院,破败拥挤,有的上厕所要走出200米,曾经的文化是否能让这里的居民感到自豪?号称真正爱护这些大杂院的人,又有几个愿意搬进去体会一下时过境迁的‘名人遗风’?”

  文物专家徐和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对于名人故居的保护时常遭遇冷热两重天,流于形式的保护也不鲜见。位于黄浦区乔家路上的徐光启故居只有门口竖立的石碑还让人感觉到这是名人故居,其原本俗称的九间楼,目前仅存上下各二间。里面居住着四十多户人家,“若要来这里拍摄《七十二家房客》,直接开机就行。”而有些地方则为了追求名人效应,人为地去打造一些诸如文化街的项目来吸引眼球,“其实那里很可能只是一些名人暂住或避难的地方,几乎没有什么文化价值,更谈不上保护价值。”

(编辑:孙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