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梁思成

广西容县真武阁

时间:2012年02月16日 来源:中国建筑网 作者:
0

  

  简介

  真武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城东绣江北岸一座石台上,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登阁远望,隔着南岸广阔的平原,东南山岭巍然矗立,气势雄壮。阁本身高13米,加上台高近20米,也是周围区域观赏的对象。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略台始建于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诗人元结到容县都督府任容管经略使,在容州城东筑经略台,用以操练兵士,游观风光。明朝初年在经略台上建真武庙,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真武阁庙增建成三层楼阁,这就是现在的真武阁。 

  真武阁,阁三层,三檐,屋檐挑出很大而柱高甚低,感觉比一般楼阁的出檐节奏加快,使得真武阁不象是一座三层建筑,倒很像是一座单层建筑而有三重屋檐,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动势,但又较一般重檐建筑从容和层次鲜明。再加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平缓,给全体增加了舒展大度的气魄,非常清新飘逸,是充分表现中国建筑屋顶美的杰作。底层平面比上二层大出很多,也使轮廓更显生动。 

  

  结构特点

  真武阁,全阁为杠杆式纯木结构,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全阁不用一件铁器,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整体。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是全阁结构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它依靠杠杆原理,像天秤一样维持整座建筑的平衡。真武阁结构之奇巧,举世无双。40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5次地震,3次特大台风,仍安然无恙。真武阁被誉为“天南杰构”,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是唯一一座没有进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四大名楼。 

  登,俯首可见绣江粼粼波光、轻舟悠然来往,远眺则都峤山巍峨雄姿宛在面前。1962年,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亲自到容县详细考察真武阁后,发表研究论文,将经略台真武阁杰出的建筑艺术公之于世。无数专家、学者、游客纷纷慕名前来研究、参观真武阁。华南工学院教授、古建筑学家龙庆忠题词称赞为:“天南奇观”;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词评价为:“杠杆结构,七夺天工”;著名教授商承祚题词迁赞誉为:“天南杰构”;美国教授劳伦斯?泰勒题词称赞说:“这座建筑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经略台真武阁的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除了专门用于观景或点缀景色的楼阁外,各地城楼虽具有很强的军事建筑性质,但对于环境景观也起很大作用。如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外城七门原来都有城楼和瓮城上的箭楼,内城东南、西南二角还有曲尺形角楼。它们是长段街道的构图重心,进出城门的重要标志,丰富了全城的天际轮廓,其凛然难犯的雄伟体量充分显示了皇权中心京畿重地的威仪。 北京内城南面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清代地震后重建,1900年又毁于八国联军,现存者为1906年再次重建物。城楼建在城台上,木结构,两层三檐,带周围廊,通高达42米。箭楼在城楼前,下面也有城台,外墙砖砌,外观四层两檐,平面呈"凸"字形。箭楼窗子很小,反衬出楼的高大。墙面收分显著,显得稳重而坚实,防御性特强。 北京角楼与箭楼的做法差不多,也是四层两檐砖砌厚墙,只是平面改为转角曲尺形,角台向城外突出。 

  城市里的钟楼或鼓楼较城楼角楼更多被人看到,对景观也有很大作用。钟声和鼓声有报时或警戒的作用,大约从东汉起就用来报时。隋唐城市实行里坊制,规定夜夜宵禁,晨昏都以钟声鼓声为启闭城门坊门的信号,多晨钟暮鼓。但隋唐没有专设的城市钟楼鼓楼,而以城楼代替。元大都在京城北部市肆区建造了专门的钟楼和鼓楼。明清继承元代并更推广,在北京、南京和许多地方城市普遍建造钟楼、鼓楼,有时二楼合二而一,布置在城市中心重要位置。 

  地理位置

  在广西容县城东绣江北岸。容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位于东经110°15′─110°53′、北纬22°27′─23°07′之间。东西最大横距5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5公里。全县面积225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占97.51%,水域占2.49 %。 县境西北面有大容山,东北至西南走向,绵延35公里;西南面有天堂山,西北至东南走向,长约35公里;东面有容岑界山和平贯高地,横亘约70公里;北面有较低山峦罗列。境内岭谷相间,丘陵广布。 

  容县东部与岑溪县相邻,东北部与藤县连接,南部与广东省信宜县和北流县接壤,西部与北流交界,西北部与桂平毗连,北部与藤县、平南县联接。最东部是大坡冲东端之玉桂山,最西部是石头西端之大垌、陈冲,极南是黎村南端之勾髻山,极北是大田圩、平山、古泻等村。

  梁思成与容县真武阁

  真武阁是一座以“杠杆结构”闻名遐迩的古建筑,自1573年建成至今,这座明代建筑已经屹立在广西玉林市容县的经略台上430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43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5次地震,3次强台风,仍安然无恙,是目前江南四大名楼 阁 中惟一没有进行重修而完整保留至今的一座。

  真武阁是一座以“杠杆结构”闻名遐迩的古建筑,自1573年建成至今,这座明代建筑已经屹立在广西玉林市容县的经略台上430多年了。但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它却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让这颗南疆边陲明珠得以重放夺目光彩的,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梁思成。

  上世纪60年代,梁思成为真武阁专程来容县考察。真武阁通高13.2米,共三层,底层面宽13.8米,进深11.2米,黄瓦宽檐。全阁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串联勾连、互相制约组成为稳固的整体,未用一件铁器。真武阁独特的结构深深吸引了梁思成,于是他决定以真武阁的结构为主题进行调查研究。

  四柱悬空原是“结构花招”

  古阁最为神秘的是“四根内金柱”悬空。梁思成也认为这是真武阁的价值所在。为解开悬空之谜,他对真武阁的“杠杆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阁底层的柱网布置特殊而又传统,为上面的特殊结构搭建起到了支撑作用。上到二楼,底层的八根金柱已变成二楼三楼的檐柱。而在阁室里面,又添了“四根内金柱”,这“四根内金柱”穿过上面的楼板,直插上层;前后两金柱之间,还有楞木承重梁一道,担承着上层楼板;这“四根内金柱”还伸出三层枋子,穿过檐柱(即底层金柱的上部),向外伸出成为斗拱,以承托外面宽深的瓦檐;而有这样沉重荷载的“四根内金柱”脚下却是悬空的!柱脚离楼板面约20毫米 30毫米,可以平放进一本书。头顶千斤、脚不落地,确实令人震惊。而上到三楼,更令人为脚下的四根悬空柱捏一把汗了。悬空柱柱头上还承托着大梁一道,上面还架有二梁,更上则立“脊瓜柱”以承托着巨大的脊檩。同中层一样,也伸出枋子三层,穿过檐柱成为斗拱以承托上层檐。如此巨大的沉重荷载压在这四根柱上,让这四根悬空柱更显得“神乎其神了”。

  梁思成从悬空柱的结构、斗拱的结构利用等方面切入做了深入分析,认为这是利用杠杆原理――多因素互为因果、相互制约以取得平衡稳定,如其中一个因素的增减改动,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可以使整座建筑瞬间土崩瓦解。而且真武阁中两个相反的推力来自构件本身内部,像一架天平一样,是“活”的,不是“死”的,是动的而不是静的。整座建筑,从主要梁架到极为重要的斗拱细部,都像杂技演员顶大缸或踩钢丝那样,令人为之捏一把汗。

  梁思成对这座阁的工程设计人员进行了假设,认为这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古代天才匠师的杰作,他借助杠杆原理成功漂亮地耍了一通利索的“结构花招”。

  建筑技艺豪放不羁

  梁思成还从建筑艺术特征方面对真武阁进行了研究。他对这座建筑的斗拱处理手法赞不绝口,认为这种手法不同于其他古建筑,不拘泥于陈章旧法,别开生面。他还对柱头柱脚的“卷杀”、梁架的构造等给予很高评价。他认为整座建筑外形轮廓豪放不羁,内部构材构件的处理手法、艺术加工以至装饰雕刻都独具一格,更显真武阁豪放、潇洒的风采。

  震撼中外建筑界

  1962年5月,梁思成教授在清华大学作《广西容县真武阁的“杠杆结构”》的专题报告,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十几家新闻单位作了专门报道,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982年3月,真武阁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思成专题报告及论文发表后,真武阁的建筑结构形式震撼了建筑界人士,深闺奇葩得以重见天日,引起国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而后,广西真武阁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藤王阁被国人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美国教授劳伦斯?泰勒题词说:“这座建筑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

  随着时间的推移,43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5次地震,3次强台风,仍安然无恙,是目前江南四大名楼 阁 中惟一没有进行重修而完整保留至今的一座。

(编辑:孙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