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2>梁思成

高句丽古迹保护:千户居民迁离 城市规划让路

时间:2004年07月03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马扬 周长庆 程云杰
0

  为体现高句丽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让一千多年前的高句丽遗址恢复原貌,中国政府发动并帮助1150户居民迁离了文物保护区。

  这些居民过去一直散居在吉林省集安市和辽宁省桓仁县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附近。他们的房子有的世代与古墓相伴,有的甚至就建在古城墙上。

  “这是个艰巨的工程。”负责此次拆迁工作的集安市利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延军说,集安市此次有1150户居民需要动迁,“难就难在如何既不损失群众的利益,又能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这种为保护古迹而作出的牺牲行为。”

  为了保证在动员拆迁过程中不伤及群众感情,集安市政府派出了400名有经验的领导干部,每天从4时到22时,挨家挨户上门调查情况、讲解相关政策并宣传政府给予的补偿条件。

  “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政府的补偿条件,但大大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们都把保护文物放在了首位,全部同意拆迁。”集安市市长许才山说。

  从动员到完成大部分拆迁工作,整个过程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它创造了一个奇迹!”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王永泽说,“这一过程中,既体现了群众的极高觉悟,也看出了当地政府在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

  集安市麻线乡53岁的农民姜英华最初对政府动员自己搬迁的行为很不理解。他的家原来就在距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贵族墓葬--“千秋墓”100米处。这个看似普通的石头堆就像他家院前的一个摆设,姜英华从没觉得那是宝贝。

  有不错的小院,和睦的邻里,还在街边开了个小卖店,姜英华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惬意,不希望有任何变化。但后来,他的想法却在工作人员的几次动员下发生了转变。“他们让我认识到,我天天面对的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了给子孙后代造福,自己做点牺牲是值得的。”他说。

  为了使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政府按照每平米960元人民币的价格对搬迁户进行补贴,并为集体搬迁的居民先后建起了两座新村和两栋搬迁楼。对于拆迁过程中的一些残疾、孤寡和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有关部门还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帮助。

  76岁的朝鲜族老人尹顺今儿子瘫痪在床,儿媳患有心脏病,14岁孙女正在上学。市里了解到她家的特殊情况后立刻捐资5000元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后又将其一家安置进了楼房。“他们生活很困难,为保护文物却宁愿作出牺牲,人民有这样高的觉悟,政府有义务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拆迁中参与包保工作的集安市人大副主任韩瑞云说。

  集安太王乡此次有157户农民集体迁离了原来的家园。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一座崭新的“太王新村”拔地而起。刚住进新房的农民于礼军有些感慨:“没了大院落和老邻居是有些难过,但政府做的事挺让人安慰,新房子又宽敞又气派也真让人高兴。”

  居民搬迁后的高句丽古迹恢复了原始的风貌,这些地方绿草萋萋、树木成荫的情景使曾经多次到集安考察的日本考古学家西谷正教授叹为观止。在受世界遗产中心委托到集安考察的过程中,西谷正7次发出感叹,他说:“这里的变化让我非常吃惊,中国人民真是很了不起。”(完)

  城市规划为高句丽文物保护“让路”

  新华网长春7月3日电(记者程云杰周长庆)为了保护世界遗产项目高句丽遗址的文物古迹,吉林省集安市不久前修改了其城市发展规划。

  集安市市长许才山说,为给文物保护让路,包括市政府在内的城市中心区从现在开始向东迁移,原市区即高句丽“国内城”以内区域的建筑物“只做减法不做加法”,计划通过50年的努力,使“国内城”范围内的现代建筑全部消失。

  此外,原计划设立在“太王陵”附近的工业区也将移到远离古墓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现代文明侵扰古墓等文物。”许才山说。

  集安是一个县级市,这“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高句丽遗迹的分布范围几乎与近三分之一的居民生产或生活用地迭合。尽管如此,“文物保护”已成为集安市叫得最响的字眼,从市长到普通市民,“文物就是宝”、“文物保护第一”的意识正深入人心。

  这种浓厚的文物保护意识得益于去年全市上下为把高句丽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而进行的大规模环境整饬和文物修护工作。为了达到世界遗产大会的要求,集安市政府修改了原先制定的城市建设规划,把对“高句丽王陵、王城及贵族墓葬”的保护放到了首位。

  2003年3月,集安市43个政府部门带头从市政府办公大楼迁出,分散在招待所、教师进修学校等20个场所办公。原来的办公大楼所在地因在高句丽第二个都城“国内城”遗址上,现在建成了高句丽遗址公园,考古工作者在那里发现了一座大型的宫殿遗址。紧接着,1150户居民,加上51家机关、工厂、学校和商店,共计4145人,搬出了总面积达10.89万平方米的一期环境整治区,使高句丽“国内城”古城墙不再受人为活动的干扰。

  与此同时,集安市公安局、文物局下属的文物公安派出所被提升为文物公安分局,除将正式编制由3人增加至12人外,还获准招聘专职文物护卫员69人,主要负责重点区域的文物安全保护和文物案件侦破。当地政府还制定了《集安市高句丽王陵、王城及贵族墓葬保护条例》,将保护区的范围划定在70万平方米。

  集安市文物局局长崔明说:“文物保护工作责任重大,在加强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全市上上下下对文物保护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高句丽开国王城所在地――桓仁满族自治县目前是辽宁省的重点贫困县,该县政府与吉林省集安市政府一起挑起了保护高句丽文物古迹的重担。桓仁县不仅颁布了《五女山山城保护条例》,将山城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从原来的2.15平方公里扩大至34平方公里,而且对山城文物、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了详尽严格的规定。

  桓仁县县长孙旭东表示,山城上的一树一石都是文物遗迹,决不允许在上面搞摩崖石刻。至于山城保护区内的环境整饬,一座75米高的电视塔,一条200多米长的索道以及两家工厂已被拆除。此外,当地群众还退耕还林近千亩,迁移现代坟墓近500座。

  孙县长说:“‘申遗’给全县人民上了一课,使我们对高句丽的文化有了深刻了解,也使全县居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

  为了弘扬高句丽文化遗产,普及高句丽历史知识,该县宣传部门已经着手编撰乡土教材,以连环画的形式向当地中小学生介绍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预计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此外,当地电视台还在全县范围内举办高句丽知识电视竞赛,使群众更好地参与到文物古迹保护的事业中来。

  集安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高句丽古墓群所在地,当地群众对遗产保护的热情也前所未有的高涨。69岁的市民孙宝成无法按捺心中的激动。这位从小就在太王陵附近玩耍的老人心中怀有一丝懊悔,他说:“我小时候总和别人比赛看谁先爬上太王陵,那时候不知道是在破坏文物。”

  现在,孙宝成最大的心愿就是做文物保护的义务宣传员。他把自己对集安变化的亲身感受写成了一段评戏,名为“古城集安风光好”。由于他唱出了集安人的心声,遭了20年冷遇的评戏在当地又恢复了昔日的光彩。这段曲目正在被一些群众口口相传。

  “我一辈子也没见过集安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集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我相信将来变化会更大,我们的日子过得会更好。”孙宝成说。

(编辑:孙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