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断桥
当地时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顺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6个国家发言全部支持并高度赞扬该项目,21个委员国一致赞成通过。
此次申遗的成功表明,西湖的“故事”已打动了国际文化遗产界的专家,以此为契机,“文化名湖”会将更加美好的故事告诉整个世界。
“天人合一”的西湖故事
据介绍,“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总面积为3322.88公顷,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特色植物六大要素组成。
“她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哲理,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造园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性创造的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经典作品,展现了东方景观设计自南宋(13世纪)以来讲求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在9至20世纪世界景观设计史和东方文化交流史上拥有杰出、重要的地位和持久、广泛的影响。她在10个多世纪的持续演变中日臻完善,并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未有大的变换,成为景观元素特别丰富、设计手法极为独特、历史发展特别悠久、文化含量特别厚重的‘东方文化名湖’。”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技术评估团对西湖如是评价。
从9世纪到12世纪,由于一系列大规模的疏浚工程以及杭州城区的发展,西湖的主要结构元素——白堤和苏堤,在唐代白居易与宋代苏轼的领导下建造完工。西湖格局初步形成,并延续至今。
唐代晚期以及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定都杭州。这一时期,西湖周边兴建了众多寺庙、佛塔以及洞窟,使之成为佛教中心。据统计,西湖周边,共有480多座佛教寺庙隐匿其中,许多禅宗寺庙在那时被修建起来,包括灵隐寺、净慈寺、中天竺寺等。
公元1127年,南宋定都杭州,西湖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13世纪,“西湖十景”题名景观得以确立。从那时起,作为一处拥有广大山峦湖泊、大尺度的特殊景观,西湖声名鹊起,而其以“三面云山一面城”为特色的景观环境,也于这一时期成型。
元朝建立后,西湖被统治者认为是南宋王朝倾覆的主要原因而被弃置。由于缺少了定期的疏浚与保养,西湖迅速淤塞。
明朝时期,西湖景观的设计与建设进入复兴时期。大规模的湖水疏浚工程重新展开,并建造了一系列景点,包括三潭、小瀛洲、湖心亭,以及锦带桥。这种复兴促进了以湖泊景观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创作。
清朝有多名皇帝曾数次游览西湖,并留下了书法诗歌等称颂西湖美景的作品。西湖于这一时代再次被疏浚,周边寺庙得以修葺。1809年,阮公墩岛由湖底淤泥堆积而成,“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形成,西湖发展至顶峰时期。同时,“西湖十景”得到了前来游览的皇帝赞许,为更多人熟知。
清朝晚期至民国初期,西湖岸边兴建了一些别墅与古典园林。1921年至1922年,分割西湖与杭州城市的城墙被推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西湖景区被宣布为受保护景点,新一轮的湖水疏浚工程于1952年开始,名胜古迹被修复并向公众开放。
湖泊类世遗的文化价值
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与其他湖泊类文化遗产相比,西湖文化景观显示出独一无二的特征。现今世遗中,有7处遗产拥有规模显著的湖泊水体——布里特威斯湖国家公园、萨雅克—北哈萨克草原及群湖、图尔卡纳湖国家公园、马拉维湖国家公园、贝加尔湖、澳大利亚威兰德拉湖区、费尔特/新锡德尔湖文化景观,但都不具备“文化名湖”特征。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世界遗产中以突出“文化名湖”为主要价值特征的湖泊遗产空白。
ICOMOS评估报告认为:“她是在中国2000多年关于人类活动和居住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理念支配下,结合中国古代的地理知识和理想的山、海景观概念,在一个特大范围,巧妙而又大规模地利用特有的地形地貌、山形水势、气候和其他自然条件,所实现的人工创造与自然造化相融为一体的伟大的景观作品和理想的人居范例。”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于世界遗产事业和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对记者表示,西湖申遗成功,为我国探索广受国际关注的历史城市景观保护的有效途径作出重要贡献;作为位于大城市的文化景观遗产,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实施的整体价值评估、整体保护措施制定、多学科综合保护管理、多形式多手段遗产展示等等,提升和凝练了西湖文化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景观魅力,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实现综合能力建设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队伍,为杭州现代化城市发展增添了无穷无尽的文化风韵。
“保老城、建新城”的努力
西湖独特的自然人文价值也增加了保护的难度。正如ICOMOS报告所说,随着西湖东面杭州城的景象在过去50年间发生的巨大改变,马可·波罗描述的“与整体景观相称的美丽低城”已不复存在,高楼大厦占据了西湖向东的视线,这些高楼映衬下的西湖建筑相形见绌。
如何才能保证朝北和朝南的山脉轮廓线不变,并且让西湖西、南、北面不再受城市侵蚀?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杭州市西湖申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国平对记者表示,杭州按照“保老城、建新城”的理念和“两疏散、三集中”的思路,把保护的重点放在老城区,把建设的重点放在新城区,疏散老城区人口和建筑,推动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高校向高教园区集中、建设向新城区集中,在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自1999年西湖申遗工作启动以来,杭州市实施了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申遗领导小组。《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办法》、《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以及一系列保护管理、建设控制详规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展示和利用,明确了相关的保护管理措施和要求,为西湖申遗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王国平介绍,围绕“保护西湖、申报世遗”目标,杭州市连续10年实施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通过综保工程,环西湖沿线全线贯通,环湖公园景点和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充分体现了“还湖于民”;通过综保工程,实现西湖水“一月一换”,水质得到了全面改善,目前西湖水质稳定保持三类水体标准,部分区域的水质达到了二类水体标准;景区公共绿地新增100多万平方米,原有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功能特征得到保护,自然生态得到修复;先后保护修缮、恢复重建了18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拆除违法及有碍观瞻的建筑58.5万平方米,外迁单位265家,外迁住户2791户,景区人口减少7021人,恢复西湖水面0.9平方公里,“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重返人间,西湖变得更生态、更亲民、更有文化、更有品质。
从2008年起,杭州市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要求,对西湖十景、西湖文化遗存、西湖周边环境3个层面的文化遗产及其环境景观进行了重点整治,发掘、保护了一批重要的考古遗址,建立了全方位的实时监测管理系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展示活动,有效改善了西湖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
“国家文物局一直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西湖申遗工作,并于2006年将杭州西湖·龙井茶园列入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童明康告诉记者,国家文物局坚持专家咨询、专业指导、积极服务,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和专业机构指导遗产地开展西湖申报文本、管理规划、保护整治等各项准备工作,有力地保障了申报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同时加强国际交流、沟通,邀请了多位世界遗产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考察西湖;结合在我国举办的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讨活动,与国际同行深入探讨西湖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以及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管理、展示的先进理念和实践方法。
童明康说,通过申遗工作,中国借鉴和吸纳了世界遗产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成熟的管理体系,重新审视和发掘了西湖文化景观的突出普遍价值,建立和完善了符合文化遗产特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了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水平。
“让西湖再活两千年”
“申遗成功是西湖文化景观保护所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表明国际社会对西湖文化价值和保护管理的认同与肯定。”童明康表示,必须按照世界遗产保护的国际规则,不断提高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水平,以切实履行保护全人类共同遗产的庄严承诺和历史责任。
“我们反复强调,申遗是手段,不是目的。”王国平说,申遗的目的是保护西湖、造福后代、让西湖再活一个两千年。据王国平介绍,杭州市将以西湖成功申遗为契机,严格按照世界遗产保护的要求,自觉遵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制定执行《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组织实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为民族和人类保管好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当好历史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
ICOMOS评估报告提出,西湖面临的主要的压力可能来自杭州城未来的发展、飞速发展的旅游业和环境的约束等。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审议通过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同时,也对其今后的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包括加强游客管理、妥善处理香格里拉饭店建筑、开展景观要素监测、保护山际轮廓线、科学控制相关发展项目5个方面。
王国平称,杭州将承诺做到“六个不”:一是“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二是对因文物保护需限制客流量的灵隐、岳庙、六和塔、虎跑等景点,门票不涨价;三是博物馆不收费;四是土地不出让,对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土地,绝对不搞经营性出让,坚决制止房地产开发项目,禁止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设立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五是文物不破坏;六是公共资源不占用,绝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西湖的公共资源。
童明康告诉记者,国家文物局将指导地方人民政府全面落实《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办法》和《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等的相关规定,重点加强游客管理,严格控制遗产区域内的建设活动,所有新建项目都要通过文化遗产环境影响评估,防止城市发展对西湖景观区域的渗透;不仅要保护好遗产本体,也要切实保护西湖的重要景观线和关键视觉要素,维护西湖湖山一体、山水相依的景观风貌;建立专门的文化遗产监测机构,始终保持西湖文化景观良好的保护状况。
(本版图片均为新华社图片)
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界桩自2010年6月底开始安装,1383个界桩连成了西湖文化景观遗产范围。这是0001号界桩。
西湖长桥美景(拼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