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在丰富的节庆民俗中过“我们共同的节日”

时间:2024年02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邓立峰

在丰富的节庆民俗中过“我们共同的节日”

——“我们的节日·2024广东湛江年例民俗调研交流活动”侧记

  俗话说“不到十五都是年”,在广东湛江,这句老话非常“现实”——元宵节前后,丰富、热闹的年例活动在湛江各个地方轮番“上演”,吃年例、游神、飘色巡游、“舞鹰雄”、“游鱼”……人们热情参与,活动现场人山人海,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节庆民俗点亮了当地人的生活,过年欢快、喜悦的气氛在这里延续着。

  元宵节期间,中国民协、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协、湛江市委宣传部、湛江市文联主办,湛江市民协、吴川市委宣传部、吴川市文联承办的“我们的节日·2024广东湛江年例民俗调研交流活动”,邀请民俗学专家走进湛江调研,为进一步保护、弘扬和发展湛江民俗文化出谋划策。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雁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及李丽娜、李倩、吴华钦、刘晓春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活动。

  年例是粤西地区特有的节日庆典,湛江年例因其独特的民俗元素和丰富的内涵,已成为了岭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湛江吴川年例于2012年列入广东省非遗名录。在湛江年例中,游神是最重要的民俗形式之一。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四这天,湛江市吴川市吴阳镇的居民把摆有香炉和供品的供桌抬到自家门前的街道上,恭迎正在镇上巡游的游神队伍,待游神队伍抬着神像巡游至此,鞭炮声响起,家中的男女老幼面对神像叩拜,祈求平安兴盛。当地居民告诉调研专家,吴阳镇从正月十三开始摆设供桌,一连三天,每天由不同街道上的居民“摆盅”,家家参与,分工明确。除了常见的陆地游神,湛江还有海上游神的习俗——正月十五当晚,一场热闹的海上游神活动在位于湛江坡头区的麻斜渡口开启,当地居民抬着神轿在海岸边巡游,之后进入海水中,出海巡游。海岸边,来自湛江各地的数千名民众分列两侧,在现场喧天的锣鼓下,随着游神队伍的一次次下海而欢呼雀跃。

  “湛江游神民俗形式丰富,充分体现了湛江文化的多元性底色。”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漆凌云认为,湛江人在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共同影响下繁衍生息,他们的民俗活动自然也会体现两种文明交织下的不同生计方式。“然而尽管形式不同,湛江游神活动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人人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且乐在其中。”漆凌云表示。

  正如调研专家所观察到的,当地民众对于传统民俗积极、热情的参与,是湛江年例活动最显著的特征,湛江的“年”也因此“氛围感”十足。

  热闹的“北坡游鱼”正是湛江年例“氛围感”的最佳写照。每到农历正月十四、十五,湛江市遂溪县北坡镇就会上演“男女老少齐上阵”的“游鱼”活动。今年的“北坡游鱼”热闹非凡,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鱼灯在庞大的巡游队伍上方“游动”,手工制作的鱼灯点亮了北坡的夜空,人们情绪高涨,巡游队伍中满是欢声笑语。“‘北坡游鱼’越来越热闹了!”站在巡游队伍里, 20岁的易俊耀毫不掩饰内心的兴奋,激动地说道。易俊耀是土生土长的北坡人,按他自己的话说,“已经游了20年了”。“我们当地人都会在正月十四、十五两天参与到‘游鱼’活动中,这是我们共同的节日,已经深深刻在我们的基因里了。”易俊耀介绍,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了解到北坡的“游鱼”习俗,也有越来越多的游客专门在元宵节期间来到北坡,让这一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民俗活动更加“火爆”。

  “湛江年例民俗集敬神、酬神、祭祖、欢庆、宴客等为一体,活动隆重,人们参与度高。在丰富的民俗活动中,人们增强了对于家族、地方和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刁统菊表示,“花样繁多”的地方民俗能与时俱进,满足人们的生活期待和精神需求,正是其广受欢迎的基础,而传统民俗也在人们的“节日享受”中完成了活态传承。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