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文代会 · 学习 传习 讲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高度重视,对文艺工作者亲切关怀,给文艺界以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
中国文艺网特别推出“喜迎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栏目,在“牢记重托 不负期望”系列中邀请知名文艺家讲述当面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或者收到总书记致信回信的切身感受,表达牢记重托、不负期望,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决心与信心。
本期推出艺术史论家、美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专访。
艺术史论家、美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
2018年正值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周令钊、戴泽、伍必端、詹建俊、闻立鹏、靳尚谊、邵大箴、薛永年等8位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老一代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对进一步加强美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心声。
作为8位老教授之一,艺术史论家、美术家邵大箴耄耋之年,初心不改,近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文心墨韵——邵大箴艺术展”。他在展览现场接受中国文艺网专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做好美育工作、做好立德树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一直激励自己对美育工作、美术事业发展不懈追求。
访谈
中国文艺网: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您是8位老教授之一。您如何认识这封回信的重要意义?
邵大箴: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勉励我们“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作为一名美术理论工作者、美术教育工作者、美术创作者,我觉得这对我们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加强美育,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来推动美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我们立德树人、开展创作指明了方向。
中国文艺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您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艺术史论家。以您多年从事艺术史论的实践和经验,如何理解美育工作和中华美育精神?
邵大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启发我们把美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联系起来。美育“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通过美的欣赏和创造,潜移默化地使人感觉到深刻的思想、丰盈的趣味、充沛的情感、高尚的品格,这是美育的使命所在。
美术家要走自己的路。只有忠实于时代、忠实于人民、忠实于自己的人,才有勇气和胆识脚踏实地、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在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背景下,我们的美术创作也要从自己的民族传统出发,吸收来自国外的优秀文化,兼容并包,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出现真正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作品。
中国文艺网: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多样,文化活动的空间也越来越充分,美育的内涵、手段等都极大地丰富。您觉得相较于过去,当前的美育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邵大箴:过去,人们在文化上的选择比较单一,而如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享受着文化的丰富多样,也要面对其复杂性,即精华与糟粕并存的情况。因此在美育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尊重青年的眼光,不把自己的审美强加于青年人;另一方面要加以引导,鼓励他们用包容的精神对待古今中外的多样文化,同时学会扬弃,加强反省,不能眼光狭隘、思想片面。要从生活中吸收营养,对社会的现状、未来发展都要有所思考。
中国文艺网:美育不光是青少年学生的事情,也要走入大众。你觉得推动美育走入大众的关键在哪里?
邵大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美育必须走入大众。而要让美育走入大众,就要做好普及工作,审美在普及的基础上才能提高。
普及工作并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抛给大众,要有目标,讲策略。我们要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一定要了解群众,尊重群众,深入群众的现实生活,研究他们的爱好和需求,并从中寻求智慧,进一步充实自己。一开始就以“老师”自居,群众是不会接受的。同时,我们不能做群众的“尾巴”,要走到群众前面去,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趣味。
人物介绍
邵大箴,1934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主编。曾任中国美协书记处书记兼《美术》月刊主编、《世界美术》杂志负责人。现为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第十届荣誉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出版有《现代派美术浅议》《传统美术与现代派》《希腊罗马美术史》《欧洲绘画简史》(与夫人奚静之合著)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