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鲁艺,让我们牢记文艺事业的初心”
——记中国文联第十六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赴陕西省延安市实地教学活动
“延安,我们来了!”5月23日,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9年、中国第八个文艺志愿者服务日到来之际,中国文联第十六期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身穿白衣、佩戴红色围巾,来到了鲁艺旧址的教堂广场。5月13日,第十六期中青班在京开班,5月18日至24日,第十六期中青班学员们赴陕西省延安市进行实地教学,23日在鲁艺旧址举行“与你同行”艺术实践活动。活动中,学员们和延安当地的文艺家共同表演节目,大部分是延安时期的红色经典。在学员们激情热烈、状态饱满的演绎下,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生动活泼的秧歌剧《夫妻识字》选段,表情灵动、风格明快的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黄土味”飞扬的陕北说书《那道道峁梁那道道川》,表现布依族少女情愫的舞蹈《好花红》,歌曲串烧《南泥湾》《二月里来》《红旗飘飘》,口音各异、语言鲜活的情景表演《奔向延安》,墨香浓郁的书画作品展示《印象延安》,情感真挚的歌曲《党啊,亲爱的妈妈》、诗朗诵《与你同行》,壮怀激烈的大合唱《保卫黄河》等十个节目逐一上演。
这场演出排练耗时两周,在排练中,学员们也不断产生新的感悟、新的认识。舞蹈《好花红》编导、贵州省歌舞剧院舞剧团团长蔡涛把此次艺术实践活动视作最大的精神财富,他用“圆梦”形容登上鲁艺舞台演出。表演《白毛女》选段的大连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许梅华说:“在5·23这个特殊日子,在鲁艺为群众演出革命文艺经典唱段,于我的艺术是一次更新。79年前的讲话精神让我感觉既熟悉又清新,我要牢记这份精神力量,让它始终伴随我。”
在七天的实地教学中,学员通过听讲座、学党史、观现场、住窑洞等形式,收获颇丰。在杨家岭革命旧址,面对吴印咸拍摄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时,学员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存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场旧址,学员们凑近观看墙壁上悬挂的工人、农民秧歌队照片;在东山上改造成丁玲、周立波、冼星海等革命文艺前辈纪念馆的窑洞里,学员们陷入了对前辈作品与人生的思考;在梁家河村,学员们见识了砍头柳、土冰箱、红槐花、土炕和房前屋后的院坝。期间学员们聆听了陕北民间艺术讲座,在安塞艺术馆欣赏了安塞腰鼓、剪纸艺术,向当地艺术家学习信天游唱腔,并用京剧、新疆民歌、哈萨克族民歌热情唱和;在鲁艺文化园核心遗址保护区的小操场上,学员们诵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聆听文艺党课、欣赏《黄河大合唱》套曲片段……
“聆听了文艺党课中冼星海一生的经历,我很受触动。支撑冼星海一生各个阶段的动力,就是把所有文艺方面的技能运用到为人民服务的创作中去。我们做出好的作品一定要推向基层,把作品的艺术呈现和精神气质充分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回到鲁艺’让我们了解鲁艺和共产党人的初心,也让我们牢记从事文艺事业的初心,我们的艺术实践一定要与人民同在。”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一级编剧罗丽说。
5月20日,学员观看了陕西旅游集团打造的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观看这部红色舞台剧让我也想到了我的孩子。在延安的这段研修经历,使我铭记革命前辈舍生忘死的付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师杨耀斌激动地说。学员们就该剧的主题、表演、舞美、音乐创作等方面与主创进行了深入交流。“历史真实性是《延安保育院》长演不衰的重要原因,剧中人物的大爱与党性给艺术表达带来了生命力,观看该剧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洗礼。”学员们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