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分片区举办培训交流活动——
让大系出版工程的丰富资源代代传承
“东北人常说‘俺们那疙瘩’,这句话好像一个GPS。”在提到对民间说唱文本的整理要尽量保持“原汁原味”时,作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说唱”专家组组长的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以这句东北话打了个比方:“山东人说话用‘俺们’,‘那疙瘩’来源于满语,而说到同时生活着山东人和满族人的地方,GPS定位到了东三省。”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各卷本集合了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小戏、说唱、谚语、谜语、俗语等方面的丰富资源,其间包涵了民族情感、民间智慧、民俗精神、文学品格、语言艺术、东方审美等多元文化因素。”说起《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丰富内容,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戏曲研究》副主编、大系出版工程“民间小戏”专家组成员张静打趣地说道:“以时下流行的语言来说,它就是一个‘大IP’。”
……
近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相继于深圳和合肥举办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实施项目编纂工作培训交流会,分别聚集了来自华南片区和华东片区的相关分卷主编、副主编,交流编纂经验和心得,分享在各自编纂过程中遇到的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历,共同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工作。
据悉,在全国分片区陆续举办大系出版工程实施项目培训交流活动,是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民协、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共同组织的一项新举措,旨在各地文联、民协和各分卷编委会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统一指导思想、学术理念,更加明确工作原则和编纂要求。
在培训交流活动中,参与编纂的专家学者与各卷本的编辑也将自己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编纂过程中产生的思考分享出来——他们不仅意识到在民间有许多仍然有待抢救的文化资源,还要更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抢救民间文化就是保护民族的DNA。”说起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重要性,苑利在会上的这句话让大家深以为然。而中国民协理论研究处处长、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锦强则表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保护我们民族共同的财富,也是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因此,我们希望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全民传承’,并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这是我们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工作的重要原因。”
如何能让优秀传统文化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对于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参与者来说,资料收集和整理后的出版面世,只是一个开始。
“民间小戏等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因其来源于百姓生活,饱含生活气息,长期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各阶层,拥有其他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群众基础。对这些口头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汇集一处并予以数据化,将可能成为影视、戏剧、文化创意等各方面进行内容创作的丰富资源库。”张静一直在思考《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这个“大IP”,她认为,可以按计划、有创意、全方位地对这一文化品牌进行多维度挖掘和可持续开发。
其实,针对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丰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已经在运作中。据了解,依托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中小学民间文学读本《中国民间文学读本》已经进入编纂阶段,该读本精选神话、史诗、传说等多种民间文学体裁,以中小学生为目标读者。“编纂《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合作,还要和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合作,用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王锦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