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志归完璞”寿山石

时间:2012年03月21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博讯

  “天遣瑰宝生闽中”,如果从1957年福州北郊浮仓山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器算起,寿山石在四五千年的历史中成为始终绵延相继、自成体系的中国工艺美术史的一个美丽投影。据《观石录》记载,寿山石挖洞开采始于宋。到元代,以柔而易攻的寿山石制印,使得文人参与到篆刻的行列,这对中国篆刻史有着深远的影响。到清代,由于寿山石兼具材料珍贵和趣味高雅的双重特性,同时受到官僚和文人的喜爱,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流派纷呈,篆刻、圆雕和“薄意”的技术都日臻完善,达到后人难以比肩的高度。上世纪50年代以后,新中国在国有工艺品厂的体制下,组织创作了不少大型作品,在技法上推陈出新,开启了寿山石雕的新气象。到2006年,寿山石雕刻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寿山石雕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右图中这件名为《暗香》的作品出自3月2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的“志归完璞——陈礼忠寿山石雕艺术展”,通过秋塘枯荷表现出成熟丰硕所蕴含的内敛与自在,让观者体味寿山石雕悠久历史、丰富品类和精湛技艺的同时,感悟中华民族优雅隽永、典厚无文的气质和文化。 


(编辑:欧阳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