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又有新模式

时间:2012年01月13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龚珍旭

  北川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羌族文化优势。羌族在中华民族中是一个人数相对较少却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极为脆弱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地震前,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并拥有不少已开发的非遗旅游产品,如大禹故里、寻龙山等,但这些非遗旅游产品大多由企业家自主经营,过于市场化和物质化。而原住羌民的生产生活基本属于农耕文化,保持了相当原始的习俗,但显得较为独立、分散,处于一种低层次的文化延续状态,缺乏系统的文化传承,更缺乏有效地保护和开发。

  地震后,羌族文化的保护受到空前重视,政府组织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对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规划,重新评估非遗资源,把分散独立的非遗资源进行整合,组合开发非遗旅游系列产品,对各种非遗资源进行主体分工、错位经营,建立科学的羌族非遗传承和保护机制,搭建立体旅游全景产业集群体系,对羌族非遗进行系统保护和开发。目前北川“四大旅游基地”已初具雏形,即地震防灾教育基地、禹羌文化传播基地、山寨影视基地和生态休闲养生基地。

  5.12特大地震后,全球聚焦于地震极重灾区,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北川羌族非遗的传承和保护由区域性跃升为全球性。大地震给北川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为有效地传承和保护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将更多的资源汇集于北川,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非遗保护主体,对北川羌族非遗客体进行及时修复,有效地传承,拟定传承和保护路径,从而有利于充分利用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使其从区域性品牌提升为国际品牌。


(编辑:孙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