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王娜:京梆子“喜儿”挑大梁

时间:2011年12月07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悦

  “在几个新‘喜儿’中,王娜的综合分最高,各方面条件齐备,再加上她是河北梆子演员,有很好的戏曲功底,演过大戏,所以很投入,这也是我看好她的原因。”著名歌唱家、第一任“喜儿”的扮演者王昆日前收徒,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青年演员王娜现场向老人鞠了三个躬,正式成为王昆的徒弟。正如之前王昆送给《星光大道》栏目走出的“草根歌手”王二妮一根红头绳就定了“师生之契”,戏曲演员出身的王娜“跨界”拜王昆为师,更是吸引了不少关注的目光。就在拜师当天,王娜还参加了王昆策划的精编版《白毛女》音乐会的演出,这也是歌剧《白毛女》首次以音乐会的方式与观众见面,以经典唱段为主的这场音乐会有点“折子戏”的味道,而王娜挑起大梁,演得投入、唱得动情。

  “能参加这样别具意义的演出,太幸运了!能够拜王昆为师,更是幸运!”王娜连用两个幸运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2011新版歌剧《白毛女》的上演具有特殊意义。王昆、赵季平、李心草、谭晶、孟广禄、雷恪生等老中青三代名家的阵容,再加上著名导演胡玫的加盟,愈发显得不同反响。王娜在歌剧中担纲“喜儿”(B角1号,A角为谭晶)的演出,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歌剧选角的时候,王昆认为《白毛女》故事发源地就是河北,而在这出民族歌剧演唱时很多地方融入了河北梆子的唱腔,她之前也听过“京梆子”代表人物刘玉玲演唱的梆子戏《白毛女》,所以特地到北京河北梆子剧团去选角,王娜正是凭借出众的专业表现被幸运地选中。

 

歌剧《白毛女》剧照

  最令王娜感动的是,她坐科梆子戏,对民族唱法并不知晓,而且因为是专业戏曲演员,表演容易端着姿势,“看王昆老师的示范我一下就明白了,那个时代的艺术家身上有种与生俱来的淳朴与直白,没有为演而演的多余姿势,每个手势、每个眼神都那么舒服。”除此之外,还有唱腔,“开始练上之后就发现,戏曲和声乐唱的发声方式是反着的,所有都得重新适应。还有就是戏曲唱出来声音会从小到大,有递进;而王昆老师要求的唱法是直接的、干脆的、不拖泥带水的,听起来特别过瘾。”王娜说。半年多的求学过程,王昆都是倾尽心血地教她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别人花钱都无法找到王昆老师上课,我不但免费学习,连吃喝都是王老师管,”王娜感恩地说,“王老师还是我学习做人的榜样,她已经八十多岁了,每天却准时到排练场。有段时间实在太忙了,王老师脚肿得连鞋都穿不上,还一直坚持为我们排练。”王娜的确没有让人失望,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迅速弥补了在声乐演唱方面的欠缺。“那段时间,我好像又回到了当年考大学的时光,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王娜感慨道。

  《活捉三郎》里的阎惜娇、《苏三起解》里的苏三、《忒拜城》里的伊斯墨涅……王娜甩起水袖的云淡风轻令人感慨她扎实的戏曲功底。14岁那年,因为一副好嗓子和优异的身体条件,王娜被河北艺术学校选中,开始学河北梆子,这是王娜6年学戏生涯的开始,也奠定了她人生的道路。2000年从艺校毕业,进入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王娜开始了她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2001年考取中国戏曲学院,因为没有梆子专业于是她就从头开始学习京剧。大学毕业之后,她没有去京剧剧团,还是回到了原单位。问其原因,她说还是心里放不下梆子,因为是真正热爱它。王娜回忆起当时的选择仍很坚定。而彼时,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已有多年的演员断档,剧团很希望像王娜这样的年轻演员能够接上来。没有过多思考,王娜就回到了团里,从每场下基层的演出开始,磨练再磨练。经常会有人问:河北梆子还有人看、有人听吗?王娜说,“有人看,有人听,有人热爱,这种艺术形式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不会灭绝的。这种生命力不是来自于政府的保护,而是艺术自身的魅力,真正懂得它的人,只要你有时间坐下来听一段我的演唱,你理解了,就会爱上它。我想王昆老师选择一个河北梆子演员来演绎《白毛女》也是这个原因吧。”

  当问及河北梆子的生存现状时,王娜也坦言因为唱腔的特殊性,对于演员自身的嗓子要求非常高,尤其是男性梆子演员更是难度很大,这可能是限制河北梆子普及和发展的一个因素;另外梆子戏演出多在田间地头,北京河北梆子剧团也多在北京郊区演出,演出渠道有限。

  无论是演梆子还是唱歌,王娜都记得在拜师仪式上,王昆语重心长的一句话,“不是我教你,你就成功了;一定要在演出中向观众学习,慢慢就知道什么叫演戏了。”


(编辑:欧阳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