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建波:“离老百姓近一点儿,再近一点儿”
提起戚建波这个名字,大家或许会感到陌生,因为他习惯了隐身幕后,不显山不露水;而对于他的作品,观众们却耳熟能详,《常回家看看》《中国娃》《母亲》《父亲》《儿行千里》《咱老百姓》……拳拳赤子心,情深似大海,熟悉的旋律,不变的真情,时常回荡在大家耳旁。作为一名始终谱写百姓心声的作曲家,戚建波有多首作品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8首作品登上历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就在不久前,“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36首入围终评的歌曲中,戚建波作曲的作品就有两首:《情系老百姓》和《好男儿就是要当兵》。这两首作品延续了戚建波一贯的创作风格: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旋律中饱含着朴实的真情。戚建波称:“我的作品中没有浪漫,只有真实、真情。”
最近,戚建波又喜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殊荣,面对荣誉,戚建波说:“我很珍视这份荣誉。作为一名长年在创作一线的文艺工作者,我深知这个极有分量的奖项背后,不单单只是赋予我个人的荣誉,它更多的是承载着一种使命与责任,鞭策着我继续为咱们老百姓写歌,激励着我继续在艺术创作这条道路上坚定走下去。”
亲情、乡情、友情,是戚建波作品永恒的主题,这也就形成了戚建波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特色——饱含真情。
戚建波是山东威海人,一口不改的家乡口音,深以山东人为荣。“我不敢说我根扎家乡有多深,但那片土地养育我50多年了,生活的根我没有扔。”从戚建波身上能看到很多山东人的特质:纯朴、孝道、真诚……这些都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那种浓浓的人间真情,是作品能够永远流传的根基。戚建波坦言,刚来北京的时候也怀疑过自己“山东味”的创作风格,“是不是写的东西有点土?”一些老师们告诉他:“这是你的本钱啊!我们已经把这些生活的气息都磨光了,只能玩儿些技巧了。”这些话让戚建波坚定了自己“带点土气”的创作风格。“土气”带来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拉近了歌曲与老百姓的距离,也成就了一首首大街小巷传唱的佳作。
海边小城长大的他,素来喜欢小城市里那股浓郁的亲情、友情。虽然他每年都要几十趟往返于威海和北京两地之间,人们笑说戚建波一年中往返北京和山东的频率比北京人上四环路的频率都要高,但他却也不想长留北京。在他看来,北京人每天忙忙碌碌,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商业大都市里,亲情、友情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离老百姓近一点”是戚建波对自己的创作要求,他从不“炫技”、追求华丽,只要让老百姓听着亲切。对歌手的要求也如此。当年《咱老百姓》录音的时候,开始吕继宏展示了他漂亮的音色,完美地诠释了这首歌。但是戚建波感觉不对劲儿,这不是他想要表达的感觉,就对吕继宏说:“‘都说咱老百姓……’你应该握着老百姓的手在唱。你把声音放下来,朴实一点、亲切一点、口语化一点,这样才能表达出那种对老百姓的真情。”吕继宏开始很怀疑,后来吕继宏按照戚建波的要求慢慢找到了感觉。“就像我写歌一样,第一步得先把歌词吃透。歌词吃透就会在你心里产生一种共鸣,随后的创作就是自然而然、不着痕迹的流露。”而这首《情系老百姓》就是他心中对老百姓的爱的自然流露。
戚建波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原因就在于他的作品“真”,里面有真情,让人觉得真实。而当被问及为什么在他的作品里有亲情、乡情、友情,却很少涉及爱情的时候,戚建波说:“爱情最终也会变成亲情,亲情才是天下第一情。父亲的离世给了我很大的打击,但也更加坚定了我创作歌颂亲情作品的信心。”父爱如山,回忆与父亲生活的往昔,戚建波历历在目。“以前父亲生病时,从来不跟孩子们说,怕影响孩子的工作。父亲去世后,我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在我送给父亲的风琴上,用图钉钉着《中国娃》《常回家看看》等作品。父亲就是这样,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对孩子的深爱表达出来。”凭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戚建波创作了作品《父亲》,“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听听你的叮嘱,我接过了自信;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字里行间中诉说着他对亲情、孝心、爱心等诸多人生体验的深刻感悟。
戚建波作曲的时候,要求绝对的安静,身心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灵感来了的时候,他能随时随地进入“角色”,沙发上、餐桌旁,都是他的创作场所。一首曲子,一气“哼”成,再用琴找找音,一篇作品就这样完成了。戚建波说,“没有感觉,用几天甚至几星期的时间去一点点地‘抠’,反而写不出好作品来。灵感来了的时候,我十分钟就能写出一首曲子来。《常回家看看》,就是看到歌词后,用十多分钟的时间一气呵成的。”回忆当时的创作情景,戚建波语气中还是带着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
《中国娃》《常回家看看》《开门红》《咱老百姓》《儿行千里》《母亲》《父亲》《好男儿就是要当兵》……30多年的创作道路,数不胜数的经典旋律,戚建波的笔尖始终不忘百姓,不离真情。对于创作这类朴实却又动人的“亲情歌”,戚建波坦言:累并快乐着。因为亲情不需要华丽,所以亲情歌的精彩不在于音乐的华美,而要于平淡中孕育感动;因为亲情歌又不能总是重复已有内容,要不断创新,所以亲情体裁的创作对作曲家的要求更高。既要大众化,又要是精品,能够真实地反映人们的情感需求。“但我不会放弃这个主题。我想,今后我的创作主题仍然会集中在亲情、乡情、友情上,为老百姓奉献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戚建波说。
(作者为《中国艺术报》记者)
戚建波
男,汉族,1959年10月生,山东省威海市政协副主席,威海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一级作曲。
代表作品有《中国娃》《常回家看看》《咱老百姓》《父亲》《母亲》《儿行千里》《亲吻祖国》《红旗颂》《好运来》《欢天喜地》《开门红》等,有6首歌曲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近20首歌曲入选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央电视台《音画时尚》栏目曾为其举办个人作品演唱会。
热心公益活动,积极参加中央电视台赈灾义演捐款、中国音乐家协会采风等活动。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央统战部“党外优秀知识分子”,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编辑:欧阳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