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转身都有新天地
2011年10月9日倪萍的首次个人画展“和姥姥一起画画——倪萍水墨画作品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展,继《姥姥语录》小试牛刀之后,倪萍的首本个人画册《和姥姥一起画画》也在画展开幕式上首发。此次画展一共展出了倪萍的水墨画作品100余幅。倪萍说:“我对画画的热爱也只是要表达我心中对美的向往,对绘画的崇尚。我朝圣文字,朝圣文化,朝圣绘画。”萝卜白菜、雏鸡小鸭还有大大的向日葵和小小的山里红······正如在其作品中看到的善良与对美的向往。她放下话筒,又拿起画笔,勤耕不辍,有感而发,在绘画领域又开启了一方新的情感传达与传照的天地。
对画画几近痴迷
给新书《姥姥语录》找插图是倪萍开始画画的契机,“当时出版社说要给《姥姥语录》配图,上哪儿弄插图去啊,我就说我自己画吧,结果一画就上瘾了。”对于绘画,正如倪萍自己所说:“拿起和放下都只是个形式,从前的话筒和如今的画笔都融入了我的生命,从孕育那天开始,我就是用骨血来养育它们。无关能力大小,我是竭尽全力的。它们在我的生命中交替生长、互为补充,艺术的殊途同归只会相得益彰。”从她的作品中,让读者见识到倪萍除了主持、表演之外的绘画特长。全部水墨画均出自倪萍笔下,是她的画作第一次以画展的形式亮相,并汇集成册。
写作的日子很快乐,画画也很得意。倪萍说起写《姥姥语录》的日子十分享受,“经常是楼下写一篇,楼上画一张,没学过画,拿起笔就抹,什么颜色都敢用。哪有绝对的一定之规啊?无论做什么,自由对于一个人都是最人性的基础,自由让你真实地表达人生观,自由开发了你身上从未发现过的天赋。”倪萍这样说。倪萍说自己虽然认识不少大画家,不过却没有拜师学艺,都是自己在揣摩自学。“我读中学的时候素描工农兵特别像,这些年闲着时桌面上有纸我就随手画。”说起首次个人画展,倪萍的心态非常好,她说:“这个画展的名字我最初想叫‘显摆’,有点按捺不住,就像刚学会写字的孩子喜欢满地板胡涂乱抹一样。我这个年纪对于美又有一些不同的感受,也想表达出来,于是就这样做下去。”
电影是她的原点
“不识字的姥姥说的话就像天籁之声,细细地品味着,慢慢地享用着。都是些早就明白的理儿,可也就是些常被欲望、诱惑遮挡住的理儿。”1959年倪萍出生于青岛,童年是在姥姥家度过的。17岁以前,倪萍在户口本上的名字叫刘萍,17岁这年,倪萍要离家去就读山东艺术学院的时候,她拿着户口本去街道派出所把名字改成了倪萍:“我单纯地认为,换了姓就可以抚慰母亲那颗苦苦的心……我是她的孩子,永远没有离开她……”走过刘萍、倪萍、演员倪萍、主持人倪萍,现在又回到倪萍,她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经历着情感和生活双重磨难的过程。
1981年,倪萍参加了故事片《女兵》的拍摄,在影片中饰演女主角周忆严,她的表演准确流畅,受到电影界的注意,从此,倪萍开始走上了影视之路。1982年在电影《他们并不陌生》中扮演了一位“上山下山”知识青年的优秀代表。1982年的《山菊花》是电影《苦菜花》的姊妹篇,倪萍扮演一位从农妇成长为革命战士的女主人公桃子,再次在表演上获得了成功。随后,《梅岭星火》《流泪的红蜡烛》《祁连山的回声》《中国姑娘》《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等影视剧中都有上佳表演,而1988年根据作家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雪城》倪萍因出色扮演了女主人公姚明慧获得当年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奖。1989年,由谢添执导,讲述了破落的八旗子弟那五可笑而令人心酸的遭遇的电视剧《那五》中,倪萍在剧中扮演与那五相好的说书艺人凤魁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之后倪萍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主持人生涯。2003年再次回归电影,是因为《美丽的大脚》,正是这部电影让其斩获2002年第二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和2003年的第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主角奖。2004年,凭借《浪漫的事》中的精彩表演,倪萍获得了第二十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随后的《两个人的芭蕾》《雪花那个飘》《泥鳅也是鱼》《寻找微尘》和《大太阳》,倪萍的电影路越走越长,对于倪萍来说,电影正是她出发的原点。
主持也是一种表演
不过,大家最为熟知的恐怕是她辉煌的主持事业。1990年,倪萍调入中央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她在《综艺大观》及连续十多届的春节联欢晚会中的潇洒表演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倪萍还连续十年主持收视率在十亿观众左右的“春晚”上,并在晚会中担任节目主持人。2000年12月,倪萍开始担任《聊天》栏目的制片人和主持人。《聊天》是周末的一档晚间谈话类节目,在每期节目中倪萍会邀请一至两位来自各界的嘉宾走进演播室,选择能引起共鸣的话题,结合嘉宾的自身体验和经历,以聊天的方式,进行自然、平等、真诚的沟通。在完成主持人与嘉宾的心理互动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让观众得到多元的话语内容。
1994年、1996年、1997年,倪萍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广播电视“百优双十佳”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进入事业的巅峰。说到此处,倪萍不禁强调自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十几年前在中国电视文艺最繁荣和备受大家瞩目的时候,我调进中央电视台,做了主持人。十几年之后再回来拍电影,又赶上中国电影丰收的时候,碰上了不少好本子,所以我真的觉得幸运。”说起在《综艺大观》的经历,倪萍说,“我最早做综艺节目,那时候全国也没有这样的栏目,就我自己在那儿做,做的好像很火红,但这种火红并不是我个人的能力,而是我们有一个当时在中国电视文艺里最好的群体,像春节晚会的大导演,都是当时我们组的小编导,我们一起把一个小栏目做成一个收视率无人可攀的家喻户晓的节目。我现在回过头来看《文化视点》和《聊天》30%的收视,都吓自己一跳。”
“很多人说表演和主持是两回事,我一直觉得就是一回事。在主持的岗位上,每个人都要训练一些表演技能,尤其是综艺节目主持人就更要求有这些技能。中国人怕说表演,因为从古到今‘演’都带有贬义词。但是我觉得演不怕,只要你的情感是真实的。现在演电影电视剧,不管故事多么离奇,我百分百相信这是真的,而且拍完之后很长时间都难以摆脱角色的影子。表演和主持这两个行业可以不断地修正我们自己,促使我们向真善美去靠拢。”倪萍最后这样说。
(作者为《中国艺术报》记者)
倪 萍
女,汉族,1959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高级编辑,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持了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主演电影《美丽的大脚》《泥鳅也是鱼》《雪花那个飘》,电视剧《雪城》《浪漫的事》等。曾获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最佳主持人奖、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主角、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等。
积极宣传、参与“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等公益慈善活动,荣任十几个慈善大使称号。被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希望工程”20年杰出公益人物、全国妇联“母亲水窑”十年十大感动人物等。
(编辑:欧阳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