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观察>新作快议

以细节取胜的《全家福》

时间:2013年03月08日 来源:文艺报 作者:刘涓迅
0

  电视剧《全家福》以中国古建筑技艺传承与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进程、老北京平民生活的际遇情感为背景,塑造了以王满堂为代表的三代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京城百姓人物,讲述了他们的命运曲折、情缘爱恨的史诗故事,彰显了北京人的厚德、宽容、仁义和善良,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薪火延传。

  该剧的剧本结构、人物关系和情节铺排独具匠心。创作者在深入钻研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京城历史,不断挖掘生活的基础上,打磨剧中故事情节、背景氛围、人物性格、京味台词,艰巨而精准地把握了时代和人物特征。全剧跨越60年如串珍珠的平民故事,就像中国古建筑行业设计绝活“烫样”中各个精巧的部件,令观众沿着新中国的历史脚步,感受着老百姓、普通家庭、街坊邻里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遭遇和情缘故事。灯盏胡同9号的老百姓,没有什么大人物、大英雄的天下胸怀和豪言壮语,可是,正是这些老百姓安身立命的小日子,恰恰把北京的历史,乃至中国的历史,如“烫样”般细致直观地讲得具体鲜活、娓娓动人。

  《全家福》在铺陈情节、表现细节、塑造人物的性格时,多在故事的情理之中,并不刻意制造离奇的悬念,追求意料之外的戏剧性效果。麦子带着柱子来京寻找丈夫王满堂,使王满堂与孙大妞的既成婚姻受到挑战,在贯彻“一夫一妻”制婚姻法的背景下,王满堂、孙大妞、麦子以各自的情感牺牲和善解人意的行为,化解了亲人间难以割舍的矛盾。令观众在心酸的释然中,受到剧中人中国传统美德的情义感动。

  《全家福》故事中灯盏胡同9号院的“福”字影壁,被描绘为民间宅院的精品,壁墙磨砖对缝,雕刻精致典雅,笔力雄浑的“福”字既是院主人的生活期盼,也是全剧点题的意象特征。作为贯穿细节,围绕这座“福”字影壁半个世纪发生过许多事件:麦子离京前全院留影;老剩赴朝参战前和牺牲后补刻的小兔子砖雕;“文革”破“四旧”全院奋起抵御造反派上门砸毁;王家爷孙拒绝富商高价收买;王、周两家因拆迁告别9号院前留影;直至最后由刨子完整捐给了博物馆。这座全家福影壁以其真切细腻生动的适时细节表现,充当了一个没有台词的“角色”,戏中无声胜有声,同样有情有义,感人至深。

  人们常说看戏就是要看“细”,细节、细致、细腻。独特、生动、真实的细节是从文学到戏剧决定是否精品的至上要素,电视剧也不例外。该剧的细节由真见巧,揭示了剧中人物性格的秘密。隆记的传家宝——水鸭子,不仅是古建行业的立业规矩,也是隆记传代的精神支柱。剧中王满堂多处以水鸭子教育儿子国柱、门墩和孙子刨子,做人做事水鸭子精神是根本。刨子出事了,王满堂告诫他重打鼓另开张:水鸭子我给你留着呢。就连王满堂的哥们儿萧益土也教诲刨子、门墩说:平如水,直如线,做人做事都是这个理儿。干古建要把地基夯实,做人要脚踏实地、接地气,堂堂正正。梅亭与牌楼的“烫样”和水鸭子,在剧中演绎的是古建筑传承,是技艺,更是精神。

  该剧在舞美设计上求真,无论场景、道具、服装甚至群众场面,丝毫不敷衍凑合。创作者注意到了氛围的历史与时代特征的营造和角色情绪、信息投射的准确。比如砖雕及其相关联的几场戏;灯盏胡同浩浩荡荡挖沟修防空洞;鸭儿与别佳房上吃枣的夜景和孙大妞、刘翠兰姐妹打鸡血的设置等。

  该剧的成功,离不开编剧们的努力,导演的悉心把握和演员吴刚、秦海璐、岳秀清等张弛有度的表演功力,尤其是演员们气定神闲的角色刻画,使观众感到美不胜收。但是,从精益求精来说,该剧还有些许的不足,在人物塑造上,石书记的设计和表演似乎略显单薄了些。从他为保护北平古建筑秘密潜入北平与王满堂初识,到解放后担任北京古建队书记,作为军人转业后担任古建行业党的领导,身份和经历有了,但气场信息感觉不够准确,演员的表演欠打磨,力道不足。从时代特征到人物个性,作为全剧惟一一个出场的党的行业领导干部,拿捏得不深刻。

(编辑:路涛)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