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理论学术>艺术史

南京宣布暂停挖"陈文帝"陵墓 曝发掘申请似有隐瞒

时间:2013年05月08日 来源: 作者:
0
  
  针对媒体和部分文化学者的反对意见,6日,南京市文广新局向社会通报:暂停对栖霞区狮子冲南朝墓考古发掘。
  为了证明是哪个皇帝的帝陵,所以需要挖帝陵——这就是南京文物部门正在发掘帝陵的终极理由。这样的理由曾遭致文保人士的强烈质疑。
  “墓主人极可能是陈文帝”
  4月28日,南京市栖霞区狮子冲新合村北象山南麓,随着工人的掘进,两座古代大型墓葬的形制已经清晰显现。
  此地极有可能存在陈文帝墓葬,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大墓南距350米处,自古矗立着一对石兽,东兽为双角天禄,西兽为独角麒麟。 这石兽于1988年1月13日被确定为国保单位。
  陈文帝陈蒨生于公元522年,卒于公元566年,是六朝里陈朝的第二位皇帝。
  学界公认的常识是,六朝皇帝及王侯陵墓有一个普遍规律,皇帝的陵墓,神道线两侧的石刻是有角的麒麟,而王侯级别,则是没有角的。
  “现在有两种观点,一个是陈文帝的墓,一个是宋文帝的墓。”江苏省原考古学会理事长、著名六朝隋唐考古专家罗宗真介绍。
  今年春节前,此次发掘被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下称南京文广新局)当作“年度重大考古发现”,通报给南京媒体。当时,南京市文广新局局长陈光亚称,经过进一步考证,两座大墓确定为南朝帝陵,“墓主人极可能是陈文帝”。
  不挖帝王陵是“铁律”
  “不挖帝陵、工程建设应避开文物保护单位,尽可能不主动发掘而把地下文物留给子孙后代,这些都是考古界通行的基本原则。”新华日报记者王宏伟、南京作家薛冰、南京大学学者姚远等人,是此次发掘的坚定反对者。
  建国初,由于技术处理和保护措施不成熟,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被发掘后,大量文物遭到毁灭性破坏。周恩来总理事后批示:今后不许发掘帝陵。1987年、1997年,国务院又分两次正式发文,强调暂不发掘帝王陵。不挖帝陵成了文博界的“铁律”。
  发掘申请似有隐瞒
  媒体调查发现,该局此次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的发掘申请,似乎刻意隐瞒了墓葬与永宁陵石刻之间的关系。此次考古发掘执照——考执字(2012)第476号显示,此次涉及帝陵的发掘项目,申报和批复地只是“狮子冲墓地”。
  199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就发布了一份名为《江苏省全国重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文件,其中第70条提到,陈文帝陈蒨永宁陵石刻的建设控制地带为“北沿神道延伸约1公里处小山南麓”,“狮子冲墓地”恰好位于北沿神道距石刻350米的位置。
  王宏伟、姚远、薛冰三人认为,上述文件“间接承认该处为帝陵”,南京市的文物部门显然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南京市文广新局宣教处处长金文林说,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发掘时,的确只是提到“狮子冲墓地”。他解释,如果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座疑似帝王陵,这属于考古重大发现,“及时向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汇报即可,上级部门叫你停止,你再停止”。
  4月22日,国家文物局工作人员在答复王宏伟所提交的信息公开申请时亦表示,发掘申报材料中没有体现与国保单位相关的信息,“这就可能造成国家文物局的误判,以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发掘项目”。
(编辑:system)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