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非遗保护:手工至上
(见习记者钟磬如 通讯员胡高普)建国后60年间,我国损失了传统剧种134种,占戏剧品种总量的35%。舞蹈类遗产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消失了853项,占总数的38%。在昨天举行的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上,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列出了以上数据,他表示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传统技艺、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马盛德说,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非遗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文化多样性锐减,同时传统习俗和依靠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如何保护?马盛德提到了生产性保护。“由于手工生产方式活态性、创造性、精湛性和脆弱性,非遗生产性保护不能产业化,树立手工至上观念十分重要。在项目保护实践中,坚守手工制作特色是底线。”
(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