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胶州曾百步一桥繁盛一时 如今难觅板桥遗迹
“古胶州百步一桥,连接河流两岸商贸,繁盛一时。”近日,探访胶州古迹过程中,不少市民告诉记者,胶州在唐代时期就被称作板桥镇,木板桥、石板桥等桥梁众多,光叫上名的就有19座。据史料 ,唐宋时胶州经济繁荣,是胶州湾一带的行政、军事和经济中心,尤其在宋朝时期,古胶州是宋朝设立的5大市舶司之一,也是长江以北唯一设市舶司的大口岸。胶州市博物馆王馆长告诉记者,云溪河和墨水河贯穿整个古胶州,加上两岸商贸的繁荣,古桥梁成为连接河两岸经济交流和市民往来的关键纽带,可惜的是,时代变迁,古板桥均已改建,遗迹难寻。
古胶州曾百步一桥
“古胶州有三多,庙多、桥多、牌坊多,河上曾百步一桥,连接云溪河两岸的商贸,非常繁盛。”12月24日,记者探访胶州古桥遗址的时候,一位80多岁高龄的王老汉告诉记者,古板桥曾是胶州标志性建筑,在唐宋朝时胶州就被称为板桥镇,木板桥、石板桥众多,在水寨街南头,曾有一座桥傍两子桥,俗称“五步三座桥”,由此可见一斑。
“东云第一桥、响嘡桥、小珠桥、小石桥、高板桥……光有名的桥就19座,此外还有十几座没名字的小桥,加起来至少30座,每座桥上都曾有故事。”王老汉随意点出一座老桥,“东云第一桥”位于胶州王家庄西头,古胶州八景之一的“云溪晚钓”就处于此处,刚解放的时候他还曾看见过有一块石碑。
云溪河域古桥超过一半
随后,记者翻阅了大量的古胶州文史资料,在清朝道光年间的老地图上看到,大量的古桥主要分布在云溪河和墨水河上,尤其是云溪河流域,古桥超过20座,占到了胶州古桥的大多数。
王馆长告诉记者,云溪河上的古桥大多很难追溯具体的始建时间,不过有些可以找到改建始建,例如现今位于常州路与徐州路交会处的云溪桥,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改建得名,旧称唐湾桥或大桥,位于古胶州城内城南门200米左右,古代进出内城的关键桥路,后来经历清朝、民国等不同时期的修缮,新中国成立后又拓宽3.5米左右,重建了石板桥。
古桥见证繁华盛景
据介绍,胶州古桥梁多离不开古胶州商贸的繁华。王馆长告诉记者,隋唐之际,时常把胶州湾的海口作为海上交通要道,与朝鲜互有往来,贸易兴盛,到宋朝时达到顶峰,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年),置板桥市舶司,板桥镇(胶州古称之一)与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并称五大港口。
“因为港口和河流两岸商贸发达,人口流动性大,而桥梁就是河两岸人们交流的纽带。”王馆长介绍道,由于云溪河两岸横贯城区中心,所以昔日两岸,特别是河桥两头,商号林立,摊点密布,成为当时胶城商业布局的一大特色,甚至不逊于《清明上河图》上描绘的繁盛场景,而那些稠密的古桥恰是见证。
老人吟诗凭吊古桥
采访中,热爱收藏的王老汉拿出一本旧刊物,上面刊登了已故“胶州通”郑文光老先生的几首诗词,其中不乏对古桥的描述,“高板河桥清酒旗,市人言语水之湄。”“砚墨毂轮桥似弓,说书开场拍牙红。”“商家命脉是云溪,吃水沙船舷压低。”
王老汉告诉记者,虽然位于北方,但古胶州也曾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南方情调,可惜的是沧海桑田,世事巨变,古桥经历了唐、宋、元、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修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需要,又进行了规模拆建,一切古貌均已不复存在,如今只能从老照片和诗词中寻找古板桥的略影。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孙永健 张英
(编辑: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