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拍卖预展时应注意什么
老舍旧藏齐白石《工虫鸢尾花》、曾国藩手书家训、清乾隆 “斋戒”牌、寿山田黄石方章……书画、瓷器、杂项、古籍,在春季艺术品拍卖大潮中精彩纷呈。不过,到预展去,可要先做做功课,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学一学“规则”,避免给自己和拍卖行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经验:好拍品通常在显眼位置
“收藏家、投资者、普通人去逛预展,看到的东西不一样,获得的信息也不一样。”北京匡时瓷杂部负责人孔超发现,自己在预展中已经可以轻易分辨出不同类型的“看客”了,有的只是来看看热闹,有的真的是看门道。“譬如有的行家会拿着拍卖图录,对着器物记录有瑕疵的部分。”
无论水平是深是浅,参加预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常识,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看预展之前要做好功课。先了解举办预展的拍卖行是不是正规的公司,可以在专业的艺术网站上搜索他们近期的成交情况;其次要了解他们主要经营哪些艺术门类,也可以在网络上先看看他们即将拍卖的拍品照片和说明。已有拍卖图录的,要先对图录进行浏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标的物,折起来或者做一些标记。
“现场怎么布置,器物怎么展现,都有讲究,所以只要知道规律,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孔超对此很有经验,“一般一进展厅就能看到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会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上。而摆在角落的往往就没那么重要。”“有时也会看一些便宜的拍品,找‘漏儿’,有时一些看图录时拿不准的东西,也必须到现场去确认一下。”藏家郑先生表示。
教训:上手拍品要小心
看预展尤其要注意灯光。有的拍卖公司喜欢用柔和的黄光灯,有的用比较“薄”的LED灯。“其实很多拍品对灯光要求很高,特别是很薄的瓷器和玉器,在LED灯下看惨白,很像假的。在正常光下看又不一样。”孔超说,看时要注意灯光带来的差别。他建议有心买货或学习的人士,最好自己带个手电筒前去。
不过,因为手电筒而遭殃的买家也大有人在。一般有经验的行家都会在手电筒后面系一条绳子,拴在手里,这样即使手电筒滑落也不会有多大影响。但预展往往出现粗心的看客们,因为一时拿不稳,把正端详着的瓷器砸坏了。这种情况下,只能与拍卖行双方协商赔偿了。
拍卖预展时大多数拍品允许上手,其中主要是瓷杂及部分扇面、册页等。不过,因为上手而出现的麻烦事也不少。一般来说,看客要等工作人员拿出拍品,并且完好放置在绒布托盘上,再上手端看,尽量不要直接和工作人员接手,或者说不能腾空接手。一旦在接手过程中掉落、出现损失,界定不清楚的情况下,通常就只能看监控录像来判断责任,并且协商赔偿事宜。不过郑先生认为只要尽量注意安全,讲究方法就可以了,无需过分担忧,否则失去看实物的意义。
看预展也有禁忌
看预展还有一些“禁忌”要谨记。一是不能随意拿拍品“试验”。譬如有的人想用力搓紫檀,以便看清楚纹理、接口,这些行为都不被允许。
另外,看拍品的时候切勿现场充当讲师信口开河。郑先生说,大声喧哗的看客里,九成不是真懂行的人。也有的“专家”喜欢边看边指点真假对错,郑先生认为这个尤其要忌讳:“朋友们当然可以小声讨论,但是大部分行家都会回到房间才会谈。现场不乱发表真假意见是一种默契。”郑先生建议新手或者普通人不要过于轻信预展上发表议论的人:“无论买不买都不要耳根太软,不能听意见买东西或不买东西。”
而令孔超尤其感到担忧的是,不少普通民众既没有看过图录,也没有提前进行了解,纯粹只是进预展现场来看看热闹,大部分关注的是价格有多高、什么东西最贵。“‘看漂亮’当然也是好的,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熏陶也是一种收获,但是让我害怕的是,有的人在预展上看了2000万元的东西后,就会发现地摊上也有‘一模一样’的,结果就花2000元买下了。”见多了这种买家后,孔超时常劝告普通买家们千万不能乱买:“看预展除了前期准备,还要有后续的学习,总结提高。但不要学不了多少时间,觉得自己挺厉害的了就出师,随便买东西。”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