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话题专题

刘劲:30年70次扮演周总理,一路追光前行!

时间:2024年10月15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作者:曹雅丽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伟大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的奋斗史,党史、新中国史凝聚了党百余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广袤无垠的空间与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透过文艺作品回溯历史,抚今追昔,当我们追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历史功绩和精神遗产时,也难忘荧屏、银幕和舞台上鲜活生动的领袖形象。正是这些形象再现了一段段真实的历史,还原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作为周恩来总理形象扮演者,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刘劲以娴熟传神的演绎和真挚细腻的情感塑造了血肉丰满的领袖形象,被誉为“扮演周总理第一人”。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临之际,本刊专访了刘劲。“能够扮演周恩来总理,我很光荣,很自豪,很幸福。”刘劲动情地说,在光影艺术中用心用情用功架起角色与观众情感桥梁,传承红色基因,传递家国情怀,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代表作有《延安颂》《建国大业》《长津湖》《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等。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以及“最具人气的男演员”奖获得者。
       塑造好周恩来总理形象,是我一生的任务

       记者:您不仅塑造过张学良、康有为等多个荧屏形象,更是在《长征》《大决战》等影视作品中70余次成功塑造周恩来总理形象,从专业演员转变为复合型特型演员。请问您是如何走上扮演周恩来总理特型演员之路的?

       刘劲:能够有幸数十次塑造周总理形象,缘于一个“巧合”。1995年,香港导演张婉婷筹拍电影《宋氏三姐妹》,邀请我在片中扮演张学良。当时,著名化妆师王希钟给我化妆时,惊讶地说:“我觉得你不仅能演张学良,还能演周恩来总理。”影片拍完一个多月,我突然接到电视剧《遵义会议》剧组的电话,说王希钟老师推荐我扮演长征时期的周恩来总理。拍摄期间,我边学边演,但心里一直打鼓,生怕自己演得不好,亵渎了总理的伟岸形象。没想到,第二年电视剧播出后好评如潮,此后我便走上了扮演周恩来总理特型演员的道路。后来我也接过其他角色,包括反派角色。但没过多久,观众的信就来了,说我演反面角色,破坏了周总理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自此我不再接任何反面角色,也不接商业广告。
       记者:在这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您塑造的周恩来总理形象生动细腻、形神兼备,无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请谈谈您对角色的认识。
       刘劲:为了更加靠近角色,努力把周总理的内心呈现出来,我大量查阅文献,看画册和视频,听音频,也与周总理的家人、身边工作人员等作过许多交流。越了解和走近他,越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甚至震撼。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12岁的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之时,他立下“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的志向。在革命早期“寻路”中,周恩来经过长期学习、反复思索比较,体会到毛泽东同志探索出的中国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他实事求是地多次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作为总理,他夙夜不怠,日理万机,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信念和革命事业之中。他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人格的典范,是每一名共产党员心中高山仰止的精神丰碑。
       记者:选择一生出演一个角色,是孤独寂寞的,但这是您的坚定选择。对此,您曾说“必须要有人来完成这个任务,完成这个使命”,您为什么把扮演周恩来总理当成自己的任务和使命?
       刘劲:能够演周总理我是幸运的,然而周而复始演绎一个角色往往会陷入创作瓶颈,这一度让我倍感孤独寂寞,但现在我却很享受这份孤独。2004年,因出演《延安颂》,我获得了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以及“最具人气的男演员”奖,这个“最具人气”是观众一票一票投出来的。观众的认可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强大动力。我到各地慰问演出,观众掌声雷动,大家把对周总理的爱移植到他们所认可的扮演者身上。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握着我的手,红着眼眶说:“毛主席周总理那一代人对我们来讲就是父亲母亲。你们要好好演,希望通过你们把这份亲情一代代传承下去。”这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有时打车,司机要为我免单,说因为我是演周总理的人。我默默付了钱,在心里升腾出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这些经历令我愈加坚定,塑造好周总理的形象,是我一生的任务。

       只有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

       记者:5年前,您首次执导并主演电影《周恩来回延安》,获得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今年10月,由您担任导演、编剧的电影《天宝》即将上映。请谈谈您从演员跨界做导演与编剧背后的故事。
       刘劲:2015年,作家曹谷溪带着脚本《周恩来回延安》找到我,说希望由我来演。想到自己从事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多年,饱含着对角色的深厚感情,经常在片场跟大家研究剧本、打磨台词,那次便决定亲自导演。影片故事发生在1973年,当时周总理身患癌症,身体非常虚弱,但他从来没有忘记延安人民,我觉得他在这种状况下回到延安特别有戏。在不断修改丰富剧本后,最终拍出来前后历时4年。《天宝》创作时间更长,历时6年多,讲述了藏民天宝在帮助红军穿越草地的过程中,脱去袈裟穿上军装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信念、信仰、成长转变的戏。天宝是四川阿坝马尔康人,我也出生在那里,从小听着长辈讲述红军故事长大,对藏民习俗非常熟悉,因此作品中注入了我很多童年的回忆。以前我演周总理,主要是研究角色,而参与到导演和编剧工作中,可以跳出人物本身,以更理性、更宏观的视角来把握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创作。
       记者:您不仅在荧屏、银幕和舞台上成功塑造周恩来总理的形象,更在生活中孜孜践行着周总理的精神。请谈谈您是如何将周总理及其精神塑造于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
       刘劲:周总理是亿万人民心中的偶像,很多年长的观众对总理的记忆是鲜活清晰的,年轻观众也渴望透过影视作品看到他的风采。作为扮演者,要靠真实和真诚打动观众。真实需要从每个细节入手,力求还原历史,拉近领袖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比如,我会刻意改变走路姿势和速度,将周总理快而稳健的步伐变成自己的习惯。真诚则是要读懂他,走近他。演了周总理,就得向他学习,这不是一句空话。无论是演戏还是做人,都要老老实实、兢兢业业,一点点向他的灵魂靠拢。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收敛言行。在家里,要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我出差多,但一回家,哪怕再累也会给家人买菜做饭。前些年,我在基层慰问演出时,常有老同志跟我讲当年周总理跟他们在一起的故事。周总理那么忙,怎么会关心着这么多细小的事?因为他对人民的爱是无限宽广的。作为演员,只有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不走到观众中去,如何体现总理的爱?
       记者:的确,您一直以来热心公益事业,始终坚守着文艺工作者与人民同心同行的初衷,并当选了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第三届副主席。请谈谈您多年投身公益事业的感触。
  刘劲:我是演员,更是一名有着37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有着41年军龄的中国军人。我希望自己从一名单纯的领袖扮演者,逐渐转变为领袖精神的传承者和弘扬者。这是我的责任,也是观众对我的期望。近年来,我参加了千余次公益活动。无论是主持、朗诵还是唱歌,只要国家需要、观众喜欢,我就去做。记得十几年前,我听国家相关部门同志讲,当年为了建设砍伐了很多树,成为周总理生前的遗憾,他曾叮咛“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这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主动申请成为绿色中国公益形象大使,经常到全国各地植树。后来,我担任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形象大使、全国关注森林活动形象大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公益形象大使、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形象大使等,希望身体力行地作一点自己的贡献。投身公益20余载,虽然辛苦但无比幸福。

刘劲剧照及演出照

       入了党,就要用一颗初心当好党的形象代言人

       记者: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成果丰硕,精品迭出。您认为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应如何主动担负起历史使命和责任?
       刘劲: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通过作品创作呈现出真实的历史,以优秀作品构筑时代精神高地。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融合了家国叙事和革命精神,让观众在了解历史过程中,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历史使命感,不仅要懂得感恩,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要居安思危,常怀忧患意识。此外,艺术工作者要把家国情怀融入价值基因,用自身影响力做好宣传。前不久,我在成都参加“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围绕开展国防教育、提升全民国防素养作了分享和交流,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
       记者:从事文艺创作多年,您以崇德尚艺、潜心耕耘的品质作风,赢得业界尊重和观众喜爱,被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您觉得文艺工作者如何做到个人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社会效果相统一?
       刘劲:欲从艺,先立德。德艺双馨不仅是文艺工作者自身的追求,也是加强文艺界行风建设的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听党话、跟党走,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千万不能急功近利,不要走捷径。个别从业者被不良资本利用、被“饭圈”裹挟,把持不住自己,甚至为了引发爆点不顾后果。这是与社会主义文艺和文艺工作者宗旨相悖的。近年来,中国文联通过深入推进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强化“文艺两新”行风建设等,大力倡导新风正气、抵制不良风气,效果很好。扮演周总理多年,我始终如履薄冰,用几句话和大家共勉:多一点精益求精,少一点粗枝大叶;多一点神闲气定,少一点焦躁不安;多一点脚踏实地,少一点好高骛远。
       记者:今年初,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强调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党百余年依然风华正茂的重要法宝。作为党的文艺工作者,您有哪些心得体会?
       刘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回溯奋斗历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路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这背后始终贯穿着加强作风建设这条红线。作风出问题就容易滋生腐败。不少被查处的党员干部,都是从搞不正之风开始的。他们顾忌党的形象少了,考虑自身的东西多了,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露了头却不自知,甚至沾沾自喜,慢慢腐化堕落成腐败分子。入了党,就要用一颗初心当好党的形象代言人,更不能突破纪律和法律底线。这些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等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一顿饭、一杯酒,便可见一斑。我常年奔波各地,切实感受到这种变化。有时赶上节假日跟朋友吃饭,酒自己带,饭菜自己买单,不花公款一分钱。朋友半开玩笑地跟我说,要向周总理学习,你演的周总理在延安宴请房东和老朋友吃饭,不就是自己掏钱吗?我想,这就是文艺作品的力量。

       【采访札记】一路追光前行

       从32岁首次扮演长征时期的周恩来到如今年逾花甲,刘劲在数十部影视作品和千余次舞台演出中一次次重现周恩来总理的经典形象,迄今已近30年。这一路走来,由忐忑到坦然,由形似到传神,由扮演到传承,周恩来总理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他,让他成为一名追光前行的“拼命三郎”。
       在刘劲心中,演出就是战场,舞台就是阵地。他对演戏有着近乎“着了魔”的执着与热爱:为了拍爬雪山的戏,他从半山处手脚并用爬到海拔4500多米的鹧鸪山,因高强度拍摄加上高原缺氧险些送命;为了呈现带病工作的周恩来总理晚年形象,他“跳跃式减肥”30斤,人都脱相了;在话剧《从湘江到遵义》首演中倾情演出,崴脚骨裂后,他坚持巡演十几场……对此,刘劲说:“跟周总理比起来,我的这些付出不算什么。”
       “着了魔”是一种状态,源自对角色的细心揣摩与用心琢磨。众所周知,扮演领袖形象求形不易,传神更难。扮演者不仅要神态惟妙惟肖、台词信手拈来、动作行云流水,更要挖掘出角色背后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找到领袖精神与时代的连接点。正因如此,刘劲家中触手可及的地方,都放着关于周总理的书籍。他逐渐从知其然跨越到知其所以然,一次次突破创作瓶颈。刘劲认为,重复表演是在消耗生命,只有拿出搞科研的劲头深钻细研,才能使作品创作既尊重历史,又开拓创新。
       数十年浸润于周恩来总理的精神境界,戏外的刘劲渴望与角色灵魂碰撞、血脉相通。他跟随中国文联志愿者协会赴基层慰问演出,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他参加“绿色中国行”,参与全民国防教育,推动四川阿坝红原县免费午餐活动,多次向灾区捐款捐物,公益善举深植各行各业。今年9月中旬,在福建寿宁慰问演出时,刘劲因过度劳累犯了咳嗽,嗓子嘶哑,走上台时正下着雨,但他坚持表演,他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创作态度传承周总理的精神,带动和影响年轻演员。而整个9月,从中部平原到沙漠戈壁,从渤海之滨到南海之畔,从八闽大地到西南边陲,他奔波了十余个省区市。如此高速运转的状态,便是他的日常。刘劲一直说,艺术离开人民就没有根,个人价值只有在集体中体现,才能得以更好地释放与发挥。
       人民需要怎样的文艺工作者?采访结束,我们似乎从刘劲身上找到了答案。
  (原标题:【明德风苑】刘劲 用心用情用功架起领袖形象与观众情感桥梁)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年第19期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