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统图书馆植入“科技芯”——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的科技创新之旅
“变革的物联网时代,我们将走向哪里……”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如何破解公共图书馆发展难题,满足广大读者的文化需求?成立4年的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深入推进新的发展战略,不断探索管理与网络建设,用数字化开启了图书馆联盟的新时代,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
把需求与需要落到实处
“以前是书在哪里,我到哪里去。我记得,为了借一本书,我连续跑了3家图书馆。那时候,想看一本书,还真是需要跋山涉水。如今,在一家图书馆就可以借阅到其他联盟单位的书,在家里就可以查阅馆藏书目,手持一张卡就可以通阅好几家图书馆。”提到吉林省图书馆联盟,读者钟先生感叹道。
引进良种、大棚生产……菜农张怀军在自己的15亩菜棚里,看着这些蔬菜,喜悦之情跃上眉梢。张怀军说:“多亏了我看的这些书,要不,这些蔬菜长不了这么旺。”自从加入了吉林省图书馆联盟,乾安县的菜农们再也不用为有问题无书可查而发愁了。
据统计,2007年吉林省64家图书馆人均购书费仅为0.27元,有22个县级图书馆全年购书经费为零。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购书经费宽松、藏书丰富,并且人才济济、专业齐全,但是服务对象有限、投入产出不成比例。2008年4月,长春13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研系统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了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目前,已有50家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科研单位图书馆加入联盟;21家高校图书馆与26家基层公共图书馆结成共建单位,通过定点帮扶,使高校图书馆部分闲置资源在基层得到充分利用。
吉林省文化厅厅长林君说,整合高校和公共图书馆资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而创建的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打破了原有的资源壁垒,是一种集文化、教育、科技系统共建共享、共谋发展、共同服务的全新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使各系统的文献资源、人才和技术设备都发挥了最大的服务效益。
探索数字化发展新路径
将图书馆联合起来,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怎么办?据吉林省图书馆馆长鲍盛华介绍,按照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提出的共建共享模式,该平台根据省内图书馆馆藏数目开展数据库建设,为全省读者提供查询服务,通过馆际互借系统提供馆际互借服务和文献传递服务。
据悉,该平台采用云计算技术,吸纳了云服务模式和理念的综合性、开放式、公益性,可向各联盟成员馆提供书刊管理、数字资产管理等多项服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阅读、资源共建。通过此平台,读者还可以便捷地一站式浏览国内外多馆文献资源。鲍盛华说:“在该平台的基础上,我们会建立具有地方行业特点的库群,例如汽车产业库群、电影库群、农产品深加工库群等。通过这个平台把数据库的资料汇总,让读者一目了然。”
那么,联盟的成员是否也需要跟进建立服务平台呢?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万国介绍:“由于建立数字阅读平台是多网合作、集约化管理,只需要建设好省级服务平台,启用微机网络就可以广泛应用,不需要成员馆大量投资兴建自己的服务系统,从而大大节省重复建设的成本。”
桦甸市图书馆馆长黄强说,依托共享工程服务平台,桦甸市图书馆进行了数字资源收集、整理、加工,并利用移播器进行数字资源的共享,各乡镇分馆采取集中播放或进村屯的方式,让农民群众共享数字资源,同时分别为二道甸子镇分馆、启新街道向阳社区分馆、永吉街道永吉社区分馆建立了公共电子阅览室,截至目前,已为8个分馆装备了数字图书馆资源1TB、电子图书12.4万册、视频资源558种。
资源共享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2011年12月1日,文化部、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将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作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点实施内容。
记者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单位前郭县采访时了解到,当地图书馆已建有读者目录检索数据库、民族地方文献数据库、图书馆网站、手机短信信息服务平台等。在农家书屋,一位常来看书的农民告诉记者,他们经常利用手机短信信息服务平台和手机上网进行预约借书、续借代还、资料代查、新书推荐等,如今的农家书屋已经成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娱乐园”“加油站”“事务所”和“小课堂”。
目前,吉林省图书馆在延续共建共享思路的基础上向公众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数字资源和服务,将资源不断地配制到基层的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点,从整体上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打造出基于新媒体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
(编辑: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