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鋆谈百彩千辉融绣艺-“滇绣”概述
云南是一片以高山大川的钢筋铁骨和旖旎风光的柔美情怀扼守、生息于祖国西南边陲的饶壤。4400多万人口,2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我国民族单位与称谓最多的省份。她如诗似画。是东方人类远祖“元谋人”生存地、发现地。历史古老,文化艺术绚丽多姿,传统悠长深厚。民间工艺美术种类丰富。刺绣工艺五彩斑斓,形式错综迭变,渗透在人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充满浓郁乡土气息与生命活力,保持着鲜明的由多人文、多技艺、多品种、多元素、多纹样、多色调、多风格的地域、民族特色交融共呈的“滇绣”个性魅力。
一、刺绣分布
云南传统刺绣工艺相对集中分布在一部分民族城乡。有些民族生活中使用刺绣频率高,因而民间刺绣普及,女性多长此技;有较多刺绣业者、艺人,高手如云;乡村有刺绣专业户;集市有刺绣摊点;有的地方有专门店铺、规模大小不一的产业性作坊或生产销售厂家、公司。有些民族衣装及其他用品使用刺绣少或基本不用,刺绣工艺流传较少或无,刺绣技艺趋于简化,专门从事刺绣者很难寻见。综观全省,大致情况如下:
1.流行传统刺绣工艺的民族:
彝族、白族、汉族、苗族、瑶族、壮族、哈尼族、基诺族。
2.传统刺绣工艺流行相对较少的民族:
布依族、纳西族、回族、德昂族、傈僳族、傣族、藏族、水族。
3.基本未见(或少见)传统刺绣工艺流行的民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阿昌族、佤族、布朗族、拉祜族、景颇族、蒙古族、满族。彝族通身绣衣装(开远)
没有或较少有传统刺绣工艺流传的民族、地方,不等于不使用刺绣品,只不过是他们所用刺绣品全部或多数非产于本地,主要靠从其他地区、民族那里得到罢了。因而出现一个总的情况是:传统刺绣工艺流行民族约占全省民族种类的1/3;刺绣品使用地域覆盖面却约占全省民族种类和人口分布面的3/4,多数地区可见刺绣艺术,其实际流传面较宽。
二、刺绣类型
1.彝绣 即彝族刺绣。分布于楚雄、大理、昆明等州市为主的全省多数彝族地区。是云南刺绣技艺种类、刺绣作品(产品)、刺绣手艺掌握人最多和刺绣技艺及其产品使用频率最高的绣种。主要特征是:
⑴刺绣蕴为民风,传统固厚。 民间流行着“彝女必会绣”、“不绣非彝女”的古老世风。刺绣对彝族女孩来说是一门从小即须起步的“必修课”,乳气未干就要尾随母亲、奶奶、外婆等长者利用日常时间学编、结、挑、刺、绣技,一般到十多岁时已能刺绣常用花纹图案,成为可逐渐试着为自己绣制嫁衣的绣手。
⑵刺绣陪伴生活,日常利用广泛。衣服帽鞋、随身佩饰、被枕垫帐、挂饰摆设等刺绣举目可见。
⑶ 绣样、绣法千姿百态,绣色绚艳,繁简皆备,符合不同需要。
⑷约定俗成,长效绵延。村寨传统节会中有“赛装”实为“赛花”(赛绣)的风俗, 刺绣早已成为人们观察、估量女性聪明能干程度、勤劳品格、素质修养高低亦即整体质量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准, 对刺绣传统保持、继承、发展一直产生着不可替代的深层教化、促动作用。
⑸刺绣的经济作用不断增长。近些年,民间刺绣渐渐跳出自绣自用的古老状态,买卖逐日增多;个体刺绣专业户、作坊、公司数量呈上升趋势,经营情况较佳。民营企业重视传统刺绣运用(如著名“桦牌”服装每种款型皆以彝绣为饰)更使彝绣的经济与文化作用连体并生,在市场产生良好影响。
⑹政府采取措施,积极保护支持。石林县阿着底村被命名为“彝族民间刺绣之乡”,列入省级保护范围,既是对彝绣的肯定,又代表一种导向。2010—2011年石林县人民政府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弘扬“阿诗玛文化”为主题举办面向全国征稿的“全国彝族刺绣大奖赛”, 宣传凸显彝绣特色,影响很好。
2.白绣 即白族刺绣。主要见于大理州城乡和丽江部分白族村寨。历史传统深厚。民间绣技普及,农村妇女普遍擅长绣花。刺绣使用面宽,常见于点缀衣边、衣领、头帕、袖筒、袖口、围腰、飘带、鞋子、手巾、童帽、兜肚、 头顶绣花八角遮阳帕的白族绕三灵领舞者(大理) 八角遮阳帕四季花开彩蝶舞绣纹
抱被、裹背、挎包、香包、枕头、被面、帐帏、门帘、摆设;传统节会绕三灵领舞者双层或多层八角遮阳顶头花帕;裹背、被面、桌围、长幅挂彩、壁挂有较多满绣。绣面瑰丽或典雅在随人意。素地绣或与扎染结合刺绣皆有,品类较多。绣纹题材广泛,绣工精究,纹图如画,百看不厌。大理有挖色白族刺绣之乡;大理古城、喜洲、周城等地刺绣摊子、门店、加工点、居家作坊不少;刺绣艺人、能人、高手颇多。城镇白族文人刺绣充满闲情逸致,绣作别具风采。 以绣花为饰舞蹈的白族姑娘(大理)
3.汉绣 即汉族刺绣。全省约半数以上地方有之。用于妇女衣服配件(围腰、帽饰、手绢、鞋子)点缀;童帽、童装、压岁装、传统结婚喜装、被面、枕头、家居摆设、门帘、帐帏、桌布、桌围、挂幅、条屏、长幅挂彩、艺装、戏装、寿装、宗教场所特殊衣装、陈设摆挂物件等刺绣较多。刺绣技艺、题材内容、风格基调等夹杂许多地方色彩。同时明显可辨作品中包含着中国汉族刺绣的常用题材、通常技法与味道,其内不乏蜀、湘、苏、杭等名绣的影响。加工、售卖本地绣品或售卖外省名绣产品的地点较多。
4.苗绣 即苗族刺绣。流传于滇东北、滇东、滇中、滇南苗族分布区域。多为麻布素地加绣,亦有蜡染加绣。用于衣服、坎肩、裙子、腿套、包头、伞套、挂包等物。以蝴蝶形坎肩图案为代表,其上符号式主体构形绣纹简明突出,色彩对比清晰,民族个性与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5、瑶绣 即瑶族刺绣。见于文山、红河、西双版纳州瑶族村寨。以顶板瑶(支系)女子在蓝靛染成的深蓝衣、裤上满绣图纹,在挎包、包头上散绣多类纹样,五彩斑斓,十分惹眼,最为典型。 苗族绣装(大关)
6、壮绣 即壮族刺绣。存在于文山州。主要用于女子包头、衣边、兜胸围腰正上方装饰。绣纹粗细有致,块面清晰,色彩炫丽,构图舒朗。
7、哈尼绣 即哈尼族刺绣。见于西双版纳哈尼族(爱尼支系)。女子在世世代代惯用的深色(黑或深蓝)衣服、腿套、挎包上绣五彩交搭的带着几分抽象现代味的几何图纹,热烈、沉静、别致,虽是传统、古老纹样,看上去却透现着宛若前世今生“梦幻接轨”似的时尚感,别有妙趣,令人遐想不尽。 瑶族刺绣挂包(勐腊)
8、基诺绣 即基诺族刺绣。流传于西双版纳。用于男女衣服、挎包。在麻布、棉布上点缀式地刺绣线条简约的几何纹,于最显眼的胸、背部绣一个带着“族徽”意蕴的纹样“布腊波”——月亮花,既记录着故事,又代表寄望,简明,意深,奇妙,绝美。
三、刺绣特色
1.穿戴功能和使用布局
用刺绣美化衣装,美化人,从中获得愉悦和滋润心灵的效果,成为人生活享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滇绣”亦即云南民间刺绣普遍常见的主要用途亦是最佳用途。将刺绣穿戴在身上,是人实现将自己 月亮花—基诺族绣在衣上的文化符号(景洪) 彝族刺绣能手(永仁)
创造(制做)的艺术品最直接供给自己享用,从而形成艺术创造者、艺术作品、艺术品享受者“三统一”的一种绝妙至极的天设地作,它使最具象、质朴的生活现实与最尽情尽兴享受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化合为一,成为世上所有艺术品类中唯一一种把作品贴近甚至宛若要变作享用者身体肌肤似的奇妙形式。
通身满绣艳如桃花的彝女盛装(开远碑格) 彝族民歌唱道:“天上花,地上花,最好看花是绣花。山上花开不属我,身上绣花属自家”。曾见一些彝、白族人家的“传家宝”是上辈或上数辈祖先传下来的多已旧破的浓带汗味、尘土味、火烟味、压箱味交混气息的刺绣衣装,就可看出刺绣在生活人文传统中有多重的分量。在“绣花为人穿”白族说唱大本曲绣花装(大理)的世代习惯中,刺绣成为服饰美并衬托穿戴者形象美与心灵美的突出元素,极好地体现着 通身满绣彝族女装(永仁)
人热爱生活、热爱勤劳创造、热爱自然和热爱人类群体、个体自身的天性。在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带刺绣图纹的服饰就像人们眼中随时随地可见的自然美景的图形再现一般,宛若成了仪态万千内涵丰盛的“移动画廊”,在可以表述出许许多多自然与人文故事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成为区分不同民族的“花样身份证”、“五彩身份证”,成为最具艺术感与人情味的民族标识。刺绣艺术品的作用、价值由此可以说被利用、发挥到令人称绝的其他艺术形式难相媲美的极致。
从使用布局情况看,衣装刺绣约可分为5类:①通身绣:从头到脚衣物皆施绣纹(分满彝族绣花帽之一(楚雄)彝族绣花帽之二(昆明)绣、散绣两种风格)。其中特值一提的是彝族有的通身绣不只是从头绣到脚,还由里绣到外——是多层的,即不止外层衣服绣花,连紧贴肌肤的兜胸、挡胸帕、兜肚、汗衫、汗裤、腿套、袜子、鞋垫、扎袜带等也施绣纹,同罩在外面绣
花很多的衣装、佩饰算到一起,“通身绣”实已变成多层、多面体的“透身绣”、“包身绣”了。 ②半身绣:上部或下部衣装绣纹,或服饰整体有一半面积有刺绣;③局部绣:在衣物一处或一处以上刺绣一些纹饰,面积较小,有散点对称局部绣、散点不对称局部绣和单点连片局部绣三种;④点缀绣:在衣装某个部位画龙点睛似的加上一点刺绣纹样、图符;⑤佩件绣:即佩饰品绣,主要指随身扎、挂、系、戴的用刺绣装点的钱袋、烟锅袋、口弦包、耳具牙具包、香包、挎包、伞套、手巾、保命符等佩饰用品。
2.绣纹题材
刺绣纹样题材广泛,纹形错综变态,种类繁多,按其基本纹亦即纹样
表现内容依据原型划分,约可分为三个大类: 水族马尾绣
⑴表现自然物类。包括植物(花、果、叶、枝、草、藻、藤蔓、树木)、动物(兽、畜、禽、鱼、虫)、山水、天体自然物象(日月星虹云雨雷电)等。其中以植物类花草果叶藤蔓入纹分量最多。
⑵表现人及其生活文化类。包括人的形貌、房子、居住、故事、活动、文字、随手用物、生活器用、宗教信仰形象和物件、想象事物(虚幻形象)等。
⑶装饰纹类。纯粹从装饰效果亦即形式美出发设计的不一定有特定意义的点、线、块、圈、格、角形纹及曲波纹、弧形纹、卷纹、回形纹、几何纹等。
3.风格类型
⑴色调。有浓艳、灿丽、素雅、灰淡四类。
⑵色彩。用单色、明暗对比双色、多色绣皆有。相较而言,多色并用者比例较高。
⑶基调。从针法技艺看,有细腻型、粗细兼容型、粗犷型、简略型四类。就画面笔意看,写实、写意、实虚交融、似虚似实皆有,以实虚交融(写实象生成分偏多)者为多。苗族方块形纹绣
4.技术种类 ⑴绣技 约有10种:平针绣(顺针绣);岔针绣(顺针加乱针或全不规则针绣);挑绣;染绣结合;贴绣结合;缝绣结合;钉(镶嵌)绣结合;凸绣(结绣、包绣、裹绣);凹绣(剪口绣、漏绣);扎(结、编)绣结合。
⑵绣法。一是绷绣:将地料装在绷子上绣。小件用圆绷;绣大件用方绷。二为软绣,即捏在手上绣,衣裙多如此,在田间地头利用分分秒秒随时信手拈来,随意刺绣,此情民间随处可见。
2.现状随思白族售卖扎染刺绣地摊(大理古城)
综上概言,“滇绣”是云南多民族刺绣艺术的集合体,是中国西部的一枝奇花。以错综幻变的图纹色彩,凝聚云南边疆壮丽自然千姿和各民族智慧灵性与生活风情是其基本特质。以彝绣白绣为代表包括多民族多种传统深厚、各具独门粹彩的绣艺共熔一炉,在民间有十分广泛的技艺流传面、根深叶茂的传承风俗脉系。本文作者在其亲手创建的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欣赏、鉴定刺绣藏品,始终
把人的身体作为直接使用和展示绣艺之光的依托,既是其绝异魅力所在,又是其千百年沿传不佚并灿旺如炽的主要原因。由于此,往后她的前景将像其特性一般,必会继续迈着美与奇的脚步,始终生意盎然地亮彩于边陲城乡!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