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圣贤绝学——百年大儒姚奠中
继圣贤绝学——百年大儒姚奠中
——深切怀念恩师姚奠中先生
姚奠中先生生平
姚奠中,原名豫泰。山西大学教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山西省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主委;兼任中国诗词学会和中国韵文学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等职。姚奠中先生为当代鸿儒,德艺弘通,集学者、诗人、书法家、画家、篆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
姚奠中先生1913年6月25日(农历五月二十一日)出生于山西省稷山县南阳村。少以博闻强记,能诗善文称。1932年由初中直接考入山西省教育学院。1934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捕,后被遣送回乡。
1935年,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诗文每为师友称美。后因仰慕太炎先生学问,遂考入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成为章太炎先生唯一亲自招收的七名研究生之一。之后,即任教于章氏国学讲习会,所授课程为中国文学史。
1937年,日寇侵华,先生转徙南北,颠沛奔波,在流亡之际,谋生不易,以至九年之中,七换教所。虽身处乱离,仍须臾未忘读书进学,矢志中华学脉之承传。
1944年,先生应聘为重庆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副教授。1945年,应聘为贵阳师范学院国文系副教授。1947年8月,应聘为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1948年8月,应聘为贵阳师范学院教授,任中文系主任。
1949年11月,任贵阳师范学院护院领导小组副组长,后被推举为工会副主席,负责维护稳定、迎接解放的工作。1951年2月,调入贵州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任教。
1951年8月,返回家乡,始任教于山西大学。先后任语文专科主任、中文系主任、古代文学研究所所长。先生身为学者,取精用宏,博涉多方,卓有建树。先后发表论文130余篇,著述170余万字。出版著作(含主编高校教材)23种,其中获国家、省级奖八项。结集出版了《姚奠中论文选集》、《姚奠中诗文辑存》(含其诗词600余首)、《姚奠中讲习文集》等。对于学术,姚先生融贯博通,回真向俗,卓见慧识,层出不穷。毕生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诲人不倦,桃李芳菲,誉满天下。
先生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诗书画印,被誉为四绝。以书艺为文化载体,树立正气,明道济世。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先后出版大型作品集《姚奠中书艺》等十余种。2009年,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三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先生还致力于书法艺术承传,在海内外多次举办个人书艺展:2006年举办纪念章太炎先生逝世70周年“姚奠中书艺展”,2012年举办“薪火相传、翰墨流光——章太炎·姚奠中师生书艺展”,2013年举办“登高望远——海峡两岸百岁书画大家姚奠中·张光宾作品展”等,产生很大影响,获得高度赞誉。
作为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和民主党派负责人,先生始终心系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先生关切民生,遇有灾害,捐钱捐物,毫无芥蒂;逢人有困,竭力救助,未尝挂怀。始终关心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2006年,将自己的150幅书画作品捐献给了山西大学;2009年,又率先捐出100万元,发起成立了“山西省姚奠中国学教育基金会”,用以奖掖后进,弘扬国学。
2013年12月27日清晨,先生于家中端坐安然辞世,享年101岁。
楷书《书目答问补抄》(上世纪40年代作品)50cm×35cm 姚奠中
摘录章太炎先生《菿汉微言》 158cm×47.5cm 姚奠中
2013年12月27日,姚奠中先生在太原仙世,享年101岁。
消息传来,海内外各方面人士、各种媒体纷纷悼念,打开百度搜索,我们可以看到“最后一位章门弟子逝世”、“百岁国学大师姚奠中逝世”、“著名国学教育家姚奠中逝世”、“著名书法家姚奠中逝世”、“一代鸿儒逝世”等多个不同标题。那么,究竟如何来定位这位世纪文化老人的身份?一个月前,笔者曾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登高望远——海峡两岸百岁书画大家姚奠中·张光宾作品展研讨会”上说,对于像姚奠中先生这样出身章门、历经民族百年风雨、学术研究横跨文史哲诸多领域、精于诗书画印、南北高校执教60年培养弟子千千万的全才、通才型的世纪老人,放在20世纪百年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姚先生百年的学术、艺术人生,非一个单纯的研究某一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能够认识。认识姚先生,需要对中国文化有全面修养的通才,需要对20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史、心灵史有深沉的思考或经历。
然而,有一位老人准确地对姚奠中先生的身份进行了定位,这就是周汝昌先生。周先生云:“中华古圣贤,其实都是大艺术家……我们素来最重者曰通儒、曰通材。姚奠中先生身为鸿儒,非等闲可望其项背……姚先生于学具识,于道能悟,于艺亦精亦通。”
顺着这位老人的思路,我们看到了一位继圣贤绝学的百年大儒向我们走来……
国学大家
——身怀章门绝学
姚奠中先生是“章门弟子”。章太炎先生的革命、学术、艺术思想及人格操守对姚奠中一生有刻骨铭心的影响。几十年来,在姚奠中先生家中,一直悬挂着太炎先生的画像。
章太炎先生是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他不仅与中山先生并肩奋斗,为结束帝制,建立共和,立赫赫之功;而且为续华夏文脉,研究经史,创办学堂,培育众多声名绝响之弟子,如鲁迅、黄侃、钱玄同、周作人等,四海之内,恐无二人。姚奠中先生常说:“章先生肩上始终担负着两副担子,一是文化传承,一是社会革命。”
1935年,太炎先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一时应者云集,年仅22岁的姚奠中先生慕名前往报考,成为太炎先生7名研究生中最年轻的一位。
太炎先生的遗风在姚奠中先生的身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术研究以小学为基础,以经史为根基,以诸子为归宿;第二,秉承章太炎先生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学者,坚持“用世为归”的学术思想,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始终有高度的责任感。
姚奠中先生一生以救国、育人为己任。他研究学问,出于求真,从不为任何利益所驱动,更不故作高深,或牵强铺陈。比如:他31岁在《中原》杂志发表《屈原的有无问题》,驳斥廖季平、胡适一些否定屈原存在的谬论,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上世纪40年代《论治诸子》一文,针对当时以西方哲学的体系硬套中国文化研究的通病,提出研究诸子的基本态度和方法。姚奠中先生23岁完成章氏国学讲习会研究生毕业论文《魏晋玄学老庄》;26岁整理40万字《古文尚书讲疏》;34岁,贵阳师范学院先后印发他所编教材《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庄子通义》;35岁担任贵阳师范学院国文系主任;39岁后,执教山西大学中文系近50年;96岁结集出版170万字《姚奠中讲习文集》;100岁与弟子出版《国学之道》。多年来,发表文章130余篇,主编出版各种专著教材20余种。
在这众多的著作中,《古文尚书讲疏》《中国文学史》《庄子通义》等,不幸在战乱中失散。我们现在看到的《姚奠中讲习文集》则是姚先生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展示。文集中包括论学、序跋、评点、札记、残稿、简史、诗词、叙记、书信、年表、访谈等十余个内容、170多万字,贯通了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史的各个方面,涉及国学、文学、历史各个研究领域。即使他为很多书所写的序、跋,也都是对相关问题高屋建瓴式的论断,见解独特,其本身就是高质量的论文。先生博雅多识,能发他人之未发却又惜墨如金,不炫耀示博,践行了太炎先生“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的学风,展示了一位国学大家博大精深的文化学养。
正如他的弟子刘毓庆教授曾指出的那样:“先生学问,不拘一隅,经史子集,无所不窥,犹如汇江河而为海,遂成海阔天空、气象万千之大观。”“先生之为学,正是以修己美身为旨归的。故若海之虚怀,不自博,不自多,不以著述为能事,视著述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末事。”“凡是和姚先生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其学问如浩浩大海,不知其深几何、广几许。”
(编辑: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