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甫帖》真伪风波持续发酵 海外文物回流呼唤文化鉴别力
从海外回流的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在2013年香港苏富比大拍中以1亿多港元成交。
《安素轩石刻》中的《功甫帖》拓本(黑底)与《功甫帖》钩摹本(白底)的对比图
“圆明园兽首”中的马首铜像曾拍出惊人的6910万港元
2013年秋,著名藏家刘益谦以5000多万元从海外竞得苏轼《功甫帖》。民间藏家力促“国宝”回流所赢得的掌声尚未散去,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发声,质疑这件书帖为伪作,是晚清时期以“双钩廓墨”手法炮制的劣品。
目前,真伪之争仍在持续发酵。《功甫帖》事件引发了大众对学术与市场的互动,海外文物回流等话题的讨论。
《功甫帖》事件如何发展?
刘益谦出手竞拍之时,苏轼《功甫帖》被认为是海内名帖、流传有序,且是苏轼书法流散在民间的“孤品”。
苏富比介绍称,该书帖是许汉卿旧藏。《张葱玉日记·书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都曾提及苏轼《功甫帖》,尤其徐邦达以“神采飞扬”为这件书法定论,评价很高。
但上海博物馆3位专家单国霖、钟银兰、凌利中2014年1月1日发表的两篇学术文章,则几乎全面推翻了这一名帖“流传有序”、“神采飞扬”的说法。
单国霖提出,该帖疑窦重重,首先是书法气韵不畅,其次是翁方纲题跋疑似为假。而张葱玉、徐邦达等老一辈鉴定专家之所以高度评价《功甫帖》,很可能是因为当时只见到印刷不佳的影本,而非亲眼看见原迹。
钟银兰、凌利中研究员认为,《功甫帖》墨迹本是以“双钩廓墨”方式造假的伪本,而且它“用墨不精”,像小孩子描字帖的水平。
3日上午,苏富比拍卖公司对上博专家的学术报告做出回应,措词激烈地表示不同意文章中的观点,坚决认为《功甫帖》为苏东坡真迹,并且将在10天内对文章内容做出回应。可以想见,双方将展开实质性的学术交锋。
一位资深拍卖界人士表示,“要判别《功甫帖》真伪,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鉴定中国古代书画从来就非易事。”因为,越是年代久远的名人书画,存世量越是稀少,因此可以用作学术鉴定“参照”的坐标也就越不清楚,给真假鉴定带来很多挑战。
(编辑:子木)
· | 周恩来秘密收购海外文物 制止发掘帝王陵风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