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红”让桑巴王国沸腾

时间:2013年11月14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图为参加“中国文化月”的巴西观众手持中国结合影。王海林摄

  随着“中国文化月”的深入进行,巴西民众掀起了一股又一股中国文化的热浪:10月中下旬,在巴西利亚举行的中国动漫艺术展上,“美猴王”等中国动漫形象让巴西观众惊喜不已;几乎与此同时,一大批文艺机构也开始开拓巴西等南美市场,如北京京剧院以商演的形式推出十几场京剧节目,场场爆满,以程派名剧《锁麟囊》为代表的一系列优秀剧目首次来到遥远的巴西;11月,中国少数民族歌舞专场演出让巴西观众感受到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中巴文化在巴西这片热情的南美土地上交汇生辉。

  “中国红”火遍桑巴国度

  在伊瓜苏电影周现场,中方特地为巴西观众准备了中国结、剪纸等精美的小礼品,观众们拿到火红的中国结后爱不释手,纷纷举起相机合影。

  电影周开幕电影《走路上学》将镜头对准中国山区孩子一张张质朴的脸庞。孩子们每天要滑过铁索穿越湍急的河流到达河对岸上学的惊险场面、影片中姐姐不幸落入水中遇难的场景深深牵动巴西观众的心,看到姐姐遇难的场景,他们不禁哭出声来。

  如文化部副部长丁伟所说,“电影是一种集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及听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能给观众带来最直观的艺术享受,也更能真切地展现民众的现实生活,易于拉近两国人民的心灵距离”。此次电影周放映的9部影片是近年来中国电影的代表作,通过影片,巴西观众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现实情境,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当地时间10月14日晚,浙江民乐演出队伍“彩蝶女乐”的表演将“中国文化月”的活动推向了高潮。《采茶舞曲》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保存起来。尚未开场,观众便在圣保罗若昂·卡埃塔诺剧院门口排起长队,充满了期待。演出一开始,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器乐合奏《采茶舞曲》把观众带到了景色宜人的茶园中,人们仿佛可以看见采茶姑娘们迎着朝阳、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入茶园的情景。笛子与笙合奏的《荫中鸟》生动空灵,古筝齐奏《战台风》铿锵有力,舟山锣鼓《渔舟凯歌》气势浩荡,让巴西观众激动不已。唢呐独奏《打枣》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演奏者用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将宏大明亮的唢呐声、高而清脆的口笛声交织在一起,将浓郁的地方风情及质朴的乡土气息呈现在舞台上,令人回味。返场演出时,演员们用中国民乐演奏了巴西当地曲目《巴西的水彩画》,巴西观众激动地冲上舞台,载歌载舞。

  中巴首次互办文化月

  1974年8月15日,中国与巴西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全面发展。1985年11月,中国驻巴西大使和巴西外长代表两国政府在巴西利亚签订中巴两国文化教育合作协定。20年来,两国签署了一系列文化合作教育协定,使中巴文化交流和合作走上了正规、持续、均衡的发展轨道。2012年,两国政府确立将中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今年3月份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中,两国元首明确表示,将努力推动中巴关系成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条件下新兴国家关系的典范。随着两国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两国首次互办文化月。

  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张爱平说,分享和互鉴一直是中巴人文交流的主题。1936年,巴西社会学家、东方学家吉尔贝托·弗莱雷就曾指出,中国文化对巴西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早在19世纪初期,中国的茶文化就传到了巴西,建立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蒂如卡森林公园内的中国亭就是为纪念中国茶农而建,成为中巴人民友好的见证。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中国在巴西移民数量的增加,更多的中国文化也在巴西逐渐传播开来,有不少巴西民众对中国太极喜爱有加,将太极作为他们平时强身健体的一项重要运动;此外,中医也慢慢为巴西人所接受,巴西圣保罗水族馆内的小海豚也接受了中医针灸的治疗。而巴西的桑巴舞和足球在中国更是广为人知,两国的人文交流在逐渐加强。

  虽然此前中国与拉美国家也有不少互动和文化交流,如以拉美重要的国际艺术节墨西哥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哥伦比亚波哥大国际戏剧节、古巴哈瓦那夏季马戏节为平台,进行中国特色的艺术表演等,但从未在拉美专门为一个国家打造文化交流活动。这一次,巴西“中国文化月”专门为巴西打造,通过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让两国民众对对方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今年9月,巴西就在中国举办了“巴西文化月”,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通过几十场活动,密集地展示巴西音乐、电影、舞蹈和文学等,使中国民众了解和体验到了绚丽多姿的巴西文化。

  丁伟将此次中巴“文化月”活动称为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他希望此次活动不仅进一步促进双方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还能为加深巴西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打开一扇窗口。巴西文化部圣保罗办事处代表瓦莱里奥也提出,此次活动为中巴民众提供了一个文化认知的平台,巴方也有意愿邀请更多的中国艺术家赴巴交流采风,让中国艺术家以巴西的风土民情为蓝本创造一系列艺术作品,让中国民众从艺术的角度了解巴西。

  中国文化走出去任重道远

  随着传播中巴文化的载体增多,两国间的文化、教育、学术等交流将会有非常明显的增加。而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更是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驻巴西大使馆临时代办祝青桥介绍说,巴西民众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这一活动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近距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也让两国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交流和融合。中国文化这一软实力的国际地位也日益彰显,成为中国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985年之前,虽然巴西是中国同南美洲文化交流较多的国家之一,但交流项目较为单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战略伙伴关系的不断巩固,中巴在文化领域的交往也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中国在巴西设立了多所孔子学院,巴西也于2004年在北京大学设立巴西文化中心等。

  不过,面对世界,中国文化走出去依然任重道远。为此中国文化部推出一系列活动,旨在推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如2001年推出“欢乐春节”系列文化交流活动;2012年将“华谊新颜”系列艺术交流活动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品牌进行推广,先后在多个国家取得良好效果。为了让中国的民营艺术团体也能够走出国门,在巡演过程中,文化部专门为民营艺术团体预留表演时间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有实力、有中国代表性的民营团体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其赴海外参演。在这个过程中,众多民营团体的表演日益成熟,其人员、表演艺术风格的灵活性被越来越多的国外评论家及演艺机构重视,这些民营团体开始频繁参加国际艺术节,不仅让自己的艺术走出国门,还开始实现自主盈利。此次文化部就向巴西主推“陶身体剧场”等“中小团组”。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交流经济成本较高,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遴选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产品成为一大考验。此外由于与拉美等国的文化差异较大,究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最受拉美国家民众的欢迎这一课题也依然在摸索阶段。文化部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将邀请拉美知名演艺公司的经纪人到中国,遴选最能让拉美国家接受又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此外,希望通过一系列表演交流,各表演团体能够逐渐脱离对政府合作交流项目的依赖,最终以文化贸易的形式,自主地走向世界。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