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70家省市级电视台同步播出《记录中国》
全国70家省市级电视台每天30分钟同步播出
《纪录中国》 全国联播
11日,一档名叫《纪录中国》的纪录片栏目在全国70家省市级电视台同步播出,《美丽中国》、《花豹女王》、《帝国的背影》等国内外优秀纪录片陆续登上荧屏。70家省市级电视台联播、节目资源共享、播出平台共享,此举被认为是中国纪录片界前所未有的动作。加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2014年卫视节目调控的通知发出后,纪录片行情看涨,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国产纪录片春天即将来临的征兆。
然而,纪录片高端人才与受众群体如何培养?行业市场如何良性运转?国产纪录片如何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真正步入春天?这些都是目前国产纪录片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国联播可以刺激国产纪录片创作,培育观众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的热播,中国纪录片的社会生态与媒介生态正在迅速改善,原来公众眼中曲高和寡的纪录片开始变得时尚而流行。原来行业眼中只有文化,没有市场的纪录片市场开始变得资本涌动、活力十足。”央视纪录片频道总监刘文说。然而中国纪录片显现出巨大空间的同时,也存在高水平创作人才匮乏、精品纪录片产量稀缺以及纪录片市场尚待培育3个制约发展的现实难题。
为此,今年7月,中国最大的纪录片整合传播平台——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成立。而由该联盟联合央视纪录频道、100多家省市电视台打造的《纪录中国》也适时推出。
纪录片播出的常态化、播出渠道的拓宽,有利于纪录片上游的内容和生产。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指出,纪录片制作周期长、对专业人才要求高、需要比较庞大的资金,地方台很难集一台之力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而此次展播平台的联合,有利于解决地方台“资金少、片源少、专业人员少”等问题,也会刺激国产纪录片的创作,促进中国纪录片行业发展。
此外,专家指出,进入各省市级电视台的纪录片由之前的随机“定播”变成常态化的“日播”,有利于平衡现在的电视文化生态,形成国产纪录片品牌,培育纪录片观众。
作为一档片型涵盖自然、社会、人文、文献等多种类型,每日播出30分钟的纪录片栏目,如此巨大的日播量,如何保证片源?央视纪录频道负责人介绍,推出的片源主要以优秀国产纪录片为主,也会适当播出引进的国外经典纪录片。央视纪录频道自2011年成立以来,每天都会推出大约4—6个小时的首播纪录片,也引进了一些经典的国外纪录片,3年内积累了丰富的资源。
全国联播可以促进纪录片市场化运营,形成产业
尽管纪录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专家指出,面对国际电视市场和众口难调的大众审美,中国纪录片发展了几十年,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创作标准,依然存在靠天吃饭、凭感觉行事、随性拍摄等问题。
2012中国纪录片白皮书显示,2012年,国产纪录片进入院线市场的仅有两部,合计票房130万元。在170亿元的国产影片院线票房市场中,130万元的国产纪录片票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张同道指出,中国纪录片至今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的风味小吃”阶段,不仅无法控制投资风险,也无法适应制造环节的批量生产方式,无法在跨文化传播上形成规模。
如何把中国纪录片现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新的文化产业,成为中国纪录片发展遇到的瓶颈。
“我们想通过成立纪录片联盟和播出《纪录中国》,促进中国纪录片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刘文说,《纪录中国》的播出不仅提供纪录片优秀片源,及时“输血”,还旨在推动中国纪录片播出联盟内的电视台实现“开栏目、设机构、建队伍”,促进本地纪录片发展。在时机成熟时实现市场化运营,从而形成联盟“自我造血”功能,不断扩大纪录片的循环再生产。
北京科影传媒有限公司导演、制片人梁仁红说,“随着纪录片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具有国际水准纪录片需求的不断增长,纪录片的投资也将越来越大,单靠纪录频道一家委托定制对于耗资巨大的纪录大片已不可能,所以就需要更多电视台以及各种社会机构的投资。因此,《纪录中国》栏目的开播极大地刺激了我们的创作热情,有利于使纪录片的投资、创作、播出形成良性循环。”
在这方面,西方的纪录片产业化经验值得借鉴。据介绍,西方电视纪录片的生产与传播已经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特别是在标准流程与细节量化等方面,如国家地理、探索、BBC等都形成了投资、拍摄、宣发、销售的完整链条。央视纪录频道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他们也将与国际接轨,从策划阶段进行全球招标,“我们将选择中国题材的选题,进行制作发行销售,并形成体制机制。通过社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来形成中国纪录片的产业链。”
(编辑: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