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大凉山有个“惠民音乐会”

时间:2013年11月12日来源:光明网作者:

第100场惠民音乐会现场 资料照片

  11月8日晚6∶30,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金鹰大剧院外的广场上排起了长队,队伍中有老人、有孩童,他们在排队领取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下称凉山歌舞团)“惠民音乐会”第100场演出的免费门票。

  音乐会的“铁杆粉丝”、彝族小伙儿能子有沙告诉记者,惠民音乐会到今天演了100场,他几乎场场都到。退休老人姚永丰,带着女儿、孙子和孙女一起来领票,他说孩子们的艺术修养一定要从小熏陶。

  到底是什么使群众如此热情?这个音乐会究竟有什么名堂?带着好奇与疑问,记者跟随观众走进凉山金鹰剧院。

  西昌的老百姓有福气 

  从2011年10月28日起,凉山歌舞团每周定期举办惠民音乐会,并免费向公众开放。谈到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不赚钱”的音乐会,副团长阿尔依合说,两年前,由于越来越多的演出开始用伴奏带伴奏,凉山歌舞团乐队的处境变得很尴尬。“如果10个人靠伴奏带就能完成一场持续1小时的演出,那谁还愿意多带10个人。”曾经为凉山歌舞、声乐录制过大量作品的乐队变得无用武之地。

  尴尬之余,凉山歌舞团也开始思考。“为什么不将乐队利用起来,为市民办一场免费的音乐会?”既响应了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号召,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又陶冶了群众的艺术情操,普及了音乐知识。

  思路打开后,团里的领导和演员还担心:到时候会不会有人来听?而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凉山歌舞团首场惠民音乐会就吸引了3000余名市民前来观看。

  “西昌人民有福气,在四川,除了成都人以外,能够面对面听到、看到和感受到交响乐的地方,那就是西昌了。”担任此次演出指挥的一级作曲家宋小春如是说。据悉,目前凉山歌舞团乐队,在四川是除了成都市以外唯一仍然活跃在舞台上的地市级管弦乐队。

  群众对艺术的渴求感动艺术家 

  宋小春今年68岁,他指挥了音乐会的第1至68场。“一开始,我们的音乐会在火把广场的露天舞台上搞。冬天的西昌,晚上很冷,即使这样,广场上的人还是坐得满满的。”回想起往事,宋小春显得很兴奋。在宋小春看来,观众对艺术的渴求和热情是推动他们扎根凉山、搞惠民音乐会的动力之一。

  2012年八一建军节那天,音乐会在进行当中突降大雨,广场上的群众不但没有减少,鼓掌的声音反而更大了。这件事让宋小春再次感受到群众对于优秀文化那种打心眼儿里的认同和渴求。

  如今,惠民音乐会被搬进了金鹰剧院,演出条件大幅改善,观众的热情也高涨了。8日晚上第100场惠民音乐会的结尾,很多观众都不断高呼“再来一首”,现场的艺术家不得不再演一曲。

  凉山人的“惠民音乐梦” 

  惠民音乐会,最关键的就是“惠民”二字。为了能够把这个惠民利民的好事办下去,也为了把西昌这张文化名片做大、做强、做好,凉山彝族自治州和西昌市决定分别对每场演出给予2万元的补贴,并对之前的演出费用进行追补。

  “虽然每场4万元依然不能完全抵消歌舞团的开支,但最起码给我们减少了负担,也让我们继续做下去的信心更足了。”歌舞团团长助理阿扎蓓蓓说。

  与此同时,凉山歌舞团还积极走村串寨开展文艺推广活动。今年,歌舞团启动了“艺术感恩大地”千乡播梦行动,走进千里凉山数百个乡镇演出,深受彝、藏、汉各族群众的喜爱。

  凉山歌舞团还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播使者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出访亚洲、欧洲、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歌舞团作为民族团结的使者巡演于祖国大江南北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被赞誉为“中国民族艺术之花”。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