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电影编剧论剑长沙 畅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11月2日,第三届两岸三地电影编剧高峰论坛在湖南长沙举办,50位来自内地、香港和台湾的电影编剧围绕“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就华语电影的现状、编剧的创作和生存情况、两岸三地编剧的创作合作与交流等问题发表主题演讲,在热烈的讨论中形成共识,愿意共同努力创造华语电影的辉煌。
两岸三地编剧论坛的前身是内地、香港两地编剧交流会。随着2012年台湾编剧的参与,发展成为首届两岸三地编剧会,本次在长沙举办的是第三届。目前,内地电影编剧的组织是中国电影文学学会,香港的组织则是香港编剧家协会,台湾方面目前还没有自己的电影编剧组织。
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影文学学会、湖南省文联、中国艺术报社、《中国作家》杂志社共同主办。
11月2日,中国电影文学学会、湖南省文联、中国艺术报社、《中国作家》杂志社在湖南长沙举办“讲好中国故事”第三届两岸三地电影编剧高峰论坛。图为论坛现场。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11月2日,“讲好中国故事”第三届两岸三地电影编剧高峰论坛在湖南长沙举办。图为湖南省文联主席谭仲池在开幕式上致辞。作为《袁隆平》编剧,谭仲池发言,“一个故事讲得好不好,首先要有情有理,其次要有诗性的表达。”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11月2日,“讲好中国故事”第三届两岸三地电影编剧高峰论坛在湖南长沙举办。图为中国艺术报社社长向云驹主持论坛开幕式。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建国大业》编剧王兴东发言,“一部电影的成功,首先应该感谢编剧,编故事的。”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香港资深电影人、《古惑仔》系列编剧文隽发言,“讲述中国故事,三地编剧应资源融合、人才融合、题材融合和心态融合。”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惊天动地》《突出重围》编剧柳建伟发言,“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现实和文化的背景。”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漂亮妈妈》编剧邵晓黎发言,“一味生产地沟油电影,最终会产生地沟油口味的观众。”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刺陵》编剧林超荣发言,“美国人都开始讲中国故事了,比如《功夫熊猫》,我的孩子看得很开心,我却很惊慌。”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重案六组三四》编剧余飞发言,“我们不能学‘大师’的好大喜功,我更乐意看到小成本的中国故事。”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皮克青春》编剧蔡宗翰发言,“好的电影不应该分为文艺片、商业片,它可以看得很嗨,但又有深度。”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七剑下天山》编剧李辉发言,“我们的编剧,不只要让观众爱上我们的故事,还要爱上故事里的城市和人民。”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原创者卢永强发言,“编剧才是讲故事的那个人,故事希望能够被人喜欢,只能依靠自己。”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潇湘动漫文化有限公司编剧李涛发言,“中国的功夫、熊猫,产生了美国的《功夫熊猫》,这不是中国故事,是‘香蕉’故事。”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神话》编剧李海蜀发言,“我们不缺好故事,缺的是‘讲’好故事,像好莱坞那样把一个假故事讲得很真。”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画皮》编剧邝文伟发言,“电影应该让人往前走,美国、韩国电影受观众欢迎,因为它们总有让人佩服的东西。”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家有儿女》编剧费明发言,“好的电影展现的是有力度的价值观,而不是伪价值观。”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我的法兰西岁月》编剧赵葆华发言,“电影要有自己的方向感,要好看,不好看,一切都变得虚妄。”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围城》编剧陈国新发言,“编剧好比说书人,价值不在于多少人围过来听,而在于多少人留下来听结尾。”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泰囧》《民兵葛二蛋》编剧束焕发言,“世界需要中国故事吗?能不能像韩国电影那样,面向国内,先修炼好内功。”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中国合伙人》编剧周智勇发言,“做电影,不要阉割想象力,而一味强调技术。”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桃姐》编剧陈淑贤发言,“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故事吧!”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说好不分手》编剧闫刚发言,“好莱坞从没讲过中国故事,有的只是中国元素、美国梦。”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午夜微博》编剧梅衍康发言,“什么是中国故事?中国人写的故事?写中国人的故事?总之,得是好故事。”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长江七号》编剧林逢发言,“韩国在类型片方面已经超出我们一大截,急需放开手脚,挽回劣势。”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图为《铜雀台》编剧汪海林发言,“从事编剧,也许开始是被动的,但最终还是因为有话要说,让思想和文字穿越时空。”中国文艺网 张志勇 摄
(编辑:黄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