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音乐“小金钟”奖用音乐分享共鸣

时间:2013年09月23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吴月玲

用音乐分享共鸣

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长江钢琴第一届全国钢琴比赛侧记

  之前还穿着宽大的T恤大凉鞋的男孩,下一刻上了舞台,就成了身着黑礼服、系着领结的小绅士,他向台下观众鞠上一躬,便端坐在钢琴前,一首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从他的手指下汩汩而出。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长江钢琴第一届全国钢琴比赛9月16日至21日在湖北宜昌举行,汇聚了百余位参赛者,每位选手莫不是这样以最正式的礼仪对待他们心目中最神圣的钢琴。

  “小金钟”钢琴比赛分为少年组和高校组,少年组面向的是16岁以下的少年,高校组为全国综合性大学、师范类大学、艺术学院钢琴演奏者以及九大音乐学院非钢琴表演专业学生,一轮复赛一轮半决赛最后一轮决赛,竞争非常激烈。但正像中国音协秘书长韩新安说的,经过比赛的考验,对每一个钢琴家来说都是必备的历练。

  少年组的复赛每位选手弹奏不超过18分钟,包括一首练习曲、两首斯卡拉蒂奏鸣曲和一首自选乐曲,半决赛不越过30分钟,决赛则是采取与乐队协奏的形式进行。著名钢琴家、少年组评委韦丹文谈到赛程设置特点时说,复赛的比赛时间给得很充裕,这也是评委们希望每一位选手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漏掉一匹“良驹”。而把决赛安排成与乐队协奏的形式更是苦心孤诣,因为学生们很少有机会能在舞台上与乐队合作,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验。因而整个赛程安排很满,评委们往往一整天包括晚上都泡在音乐厅里。

  武汉音乐学院附中的陈明瑞刚从舞台上下来,显得有些懊丧,他的同学都听出来了,他演奏到最后有几个音弹错了。上台有点紧张的学生不止他一个。同样来自武汉音乐学院附中的任才说到自己也是如此,不过他弹着弹着就不紧张了。陈明瑞说,自己在琴房里练没问题,可是在正经的音乐厅里,还当着观众,心里就紧张,总归是在音乐厅里练得不够。评委会主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吴迎说,克服紧张情绪,对大人和小孩来说都是一样的,解决的方法只是一个,就是熟能生巧,艺高人胆大,舞台经验充分就不足为虑了。

  这一次“小金钟”钢琴比赛令评委感到非常欣喜。韦丹文说,听得出来孩子们准备得非常充分,曲目都能流畅地弹下来。吴迎也谈到,过去在这个年纪上,这些曲目对他们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孩子们会弹了,就是有了武器,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可是音乐不是打仗,是心灵的述说。演奏者要清楚意识到在舞台上是表现我自己,还是展现自己的手指头。都不是,是要把作曲家想说的话说出来。”他强调说,忠于原作忠于作曲家,这是很重要。“你们弹的是肖邦,是贝多芬,是莫扎特还是柴可夫斯基?”韦丹文在点评比赛时,也重点说到了风格问题。他打了个比方,拍一部清宫戏,电视剧的服装、置景固然是以美为大原则,可终不能让演员穿上汉服,说上大白话。音乐同样是如此,是有时代特征和作曲家风格的。演奏者要很好地把握这一点,光是在琴房里苦练是不成的。艺术是相通的,看些话剧、画展对学琴的孩子都是有利的。“哪个人也不能每天练上十个小时的琴啊!”他认为,琴童们有些别的爱好与练琴不冲突,反倒是相辅相成的。

  虽然这次参加“小金钟”钢琴比赛少年组的选手都是专业级的,大都是有十年以上练琴史的孩子。但是,评委们依然向他们强调了基本功的重要性。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江晨认为重中之重是读谱,有的孩子的表现暴露出的问题还是读谱不够仔细,如果读谱更仔细些,应能表现得更好。谈到节奏对一个钢琴家的重要性,她说:“从你开始弹第一个音,就能体现出你内心的节奏和对音乐的构思是不是清晰。如果你一开始就有稳定的节奏,这就是你对音乐理解最初的体现。”吴迎也认为,选手们要训练自己的节奏感。“有的孩子一开始没进入状态,就是因为在音乐开始之前没有自己的节奏。”江晨还提出了踏板的问题,踏板使用得太多、太浮,会把手指头上练出的细腻、颗粒、层次都抹掉了,音乐总是要在细处打磨。

  经过近一周的比赛,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长江钢琴第一届全国比赛决出了最后的名次。少年组、高校组(教师)、高校组(学生)、高校组(四手联弹)分别评出了金银铜奖。陈学弘获得少年组金奖,朱星获得高校组教师金奖,胡颖娅获得高校组学生金奖,孙尘心、胡鹏飞获得学生四手联弹金奖。专家评委甚至带队参赛的老师们都在强调其实比赛不是目的。西安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原梦说,这次来到宜昌,除了比赛外,听了几次高水准的音乐会包括李云迪音乐会,拓宽了视野,对音乐的理解也更进了一步。吴迎也在点评会上提醒选手,弹钢琴是要与作曲家有共鸣,进一步把这些共鸣与家长和观众分享,这是钢琴演奏的真谛。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