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画笔下的京华记忆

时间:2013年09月12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张景华

《景山放歌》局部

  正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的“中国名家画北京”主题创作活动作品展,成为近期京城美术界的一件盛事。《景山放歌》《庄严一票》《钢城之恋》等113幅美术精品,描绘了北京城的旧貌与新颜,表达了艺术家对北京历史、北京文化以及北京人的浓烈情怀。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参观后说:“画展非常好!既充满了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又彰显了北京特色!”

  “中国名家画北京”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大型美术文化征集活动,历时一年多,共征集作品700多幅,经过5次评审,精选出113幅作品参展,推出了一批“原创的、北京的、当代的”美术精品。画家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记录着北京的昨天和今天。

  永定河连起北京史 

  永定河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沿线风景秀丽。百米长卷《永定河盛景图》再现了青山巍巍、古城沧桑、园林几许的永定河美景。

  历史上,描绘永定河的山水画极少,用笔绘出永定河的盛景,是画家戴振宇、王林、赵景岩多年的心愿。2012年5月,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中国名家画北京”主题创作活动启动,为三位画家实现夙愿创造了契机。这幅《永定河盛景图》,将永定河沿途风光逐一收入画中,突出描绘了门头沟十八潭等自然景观,卢沟桥、宛平古城、园博园等人文历史景观。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启刚表示:“北京是一个彰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城市,书画人才资源众多,我们的艺术家们,有责任用手中的画笔,为北京留住历史,留住记忆,成为子孙后代了解北京的窗口。”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说,从作品上可以看出,参展的画家视野更加开阔,更关注生活,他们的作品画出了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蕴。

  中轴线聚着城市的魂 

  从地图上看北京,什么最醒目?毫无疑问是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的中轴线,不但汇集了北京城古代建筑的精髓,也见证了北京城的发展变迁。

  “中轴线既体现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又反映了改革开放城市的巨变,现代宏伟的建筑与古典建筑交相辉映,是北京城市的灵魂。”画家任宝利多年来一直希望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北京的中轴线。“中国名家画北京”主题活动给了他创作的动力,他决心通过画笔真正描绘出北京的“魂儿”来。

  为了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任宝利带上相机和摄像机,沿着中轴线,记录着一栋栋建筑。从南三环到仰山,他一遍又一遍地实地观察,先后收集拍摄了5000张中轴线实景照片,他说:“只有一遍又一遍地走过中轴线之后,才体会到中轴线的精髓与精妙,看到北京的变化与变迁。”

  2012年6月,任保利开始动笔创作,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天安门、故宫、景山、鼓楼、鸟巢、水立方、仰山等,他画出了中轴线上最具特色的建筑。几个月后,一幅高80厘米、长50米的长卷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

  首钢的力量犹在,生命犹在 

  画家李呈修告诉记者,他认为,首钢是北京人最不应该忘记的。他的国画长卷《钢城之恋》,没有油画强烈的色彩渲染与煽情,只有浅淡的色调,然而给人的感觉却是一种无言的“震撼”,充满了力量。多次到首钢的他说,对首钢,他有一种“谈恋爱”的感觉:留恋、怀念、不舍。在李呈修心目中,首钢就是北京工业的象征,代表了“力量”和“生命”。

  为了找到这种感觉,李呈修又多次去过首钢。然而,当他再次来到首钢空旷的厂房,往昔火热喧闹的场面不复存在。“首钢对国家的贡献是远超想象的,作为画家,有责任来画首钢。选一个局部不足以表达对首钢的感情。”李呈修决定画首钢全景,厂房、烟囱、高炉、铁架,错落有致;动力厂、焦化厂、炼钢厂,互相映衬。他将工笔画法与写意画法相结合,整个画面张弛有度,收敛而写实。高1米、长20余米的《钢城之恋》,成了我国第一幅绘制首钢全景的中国画作品。李呈修说:“首钢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很多年后,这里的建筑雄风不再,甚至不复存在,但绘画中的首钢,也许更能让这片土地驻在人们心中。”

  “外乡人”绘出的北京幸福 

  一座城市,最具时代特征的不只是那些耸立的建筑、奔驰的车流,还有创造他们的人,他们才是时代的丰碑。记录他们,就是记录下了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郭文松的《英模谱》,选取了20余位大家耳熟能详的英模,一人一副,裱成一组长卷,高1.9米,长25米,整幅作品为纪念碑式群像,气势恢弘,非常吻合英模的精神特质。来自河南的郭文松说,虽然只在北京生活了7年,却早已被北京包容、厚德的城市品格所感染。对北京,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字——“亲”。

  油画作品《景山放歌》,以极其逼真细腻的手法描绘了几组乐在其中的人物:正在练谱子的青年,翩翩起舞的大姐,以及背着孩子、举着摄像机的外国游客,画面里的人物多达200人,每人形态各异。在远处恢弘的故宫建筑群映衬下,栩栩如生的北京当代生活扑面而来。60多岁的作者何绍教也不是北京人,他为了描绘眼中的“幸福北京人”,真实再现北京老百姓在公园唱歌、跳舞欢乐融融的场景,和学生张之琦多次到北京的天坛、景山、紫竹院等公园采风,画中的很多人物都实有其人。

  陈启刚说,“中国名家画北京”主题创作展,充分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为推动北京美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丰富首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留下了一批宝贵的艺术财富。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