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术技能是捡来的”——黄永玉带记者看画展
展厅里,黄永玉看着自己过去的作品感叹道:“这样的画现在画不出来喽。”本报记者 李韵摄
8月26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黄永玉九十画展》开幕的第10天,又恰逢周一闭馆休息日,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媒体专场参观活动。
如同黄永玉一贯的行事风格,“照老办法,开门就看。不剪彩,不演讲,不搞酒会,不搞研讨会”,画展极其低调地开幕了。九十高龄的黄永玉亲临现场,用作品向观者展示着艺术的力量,用风趣的语言展现着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展出的300余件作品,分为五个部分,占据了国家博物馆四个展厅和部分公共空间。第一部分是1949年—2004年的综合内容,以版画《劳军图》《阿诗玛》、国画《山鬼》为代表的作品,反映了他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艺术历程,表现了其所经历的从版画到国画的转变。
第二、三部分,分别为2004年—2013年的国画作品,呈现的是黄永玉在八十岁以后多样化的创作。在作品中不难看出,八十岁后,黄永玉的巨幅作品不断涌现,表现出了他孜孜以求的执著和源源不断的创造。问及其代表作,黄永玉笑着说:“我天天都在画,哪里记得那么多。有的作品是看了展览以后才想起来,原来我还画过这个。”
展厅里一幅丈二尺幅的《白描荷花》,是黄永玉举办展览前一个月刚刚创作的。联想起之前他画过不少荷画题材的作品,记者问黄永玉荷花在他心目中占据何种地位。老人的脸上露出一丝顽皮的笑容:“你们总觉着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其实特别简单——熟悉而已。”从小生长在南方的黄永玉,见过各种荷花,荷花的样子早已烂熟于心,信手拈来。
展览的第四部分为2004年—2013年的综合作品,包括油画、书法、雕塑、设计、玻璃工艺等,从佛罗伦萨到塞纳河的写生,还有在威尼斯烧制的玻璃作品,都表现了黄永玉的多才多艺。“我没有接受到正规的美术教育,我的美术技能是捡来的,东捡一点西捡一点。”黄永玉认真地告诉记者,“这既是我的缺点,也成了我的风格。”
以上四个部分都在国博南区一层的展厅,第五部分是黄永玉1959年创作的壁画《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作为一个特别的展区,它位于国博东门二楼平台上。
据介绍,此次展览是继2004年黄永玉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之后,又一次大规模艺术创作的集中呈现,因此本次展出的其八十岁以后的新作均是首次和观众见面。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展览前言中说:“这位终身和湘西古镇凤凰有着不尽缘分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有着特立独行、爱憎分明的个性。在他的知识体系中,既包容中西主流文化,又渗透着来自民间的智慧,这些都反映在他的多样化的艺术创作之中。”
展览将持续到9月16日。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