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北京房山唐代刘济墓有新发现

时间:2013年08月14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

刘济墓发掘现场 (本报记者 李韵摄)

棺床第一层上的浮雕(本报记者 李韵摄)

棺床束腰处的浮雕 (本报记者 李韵摄)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13日向媒体通报了房山长沟唐代大墓考古的最新进展。

  墓志纠正文献谬误 

  房山长沟唐代大墓的主人为幽州节度使刘济夫妇(详见本报6月23日报道《长沟唐代大墓“豪气十足”》),目前刘济的墓志已被移出墓室进行研究。

  据该墓考古发掘的负责人程利介绍,刘济墓志的内容在《权载之文集》和《全唐文》中有全文记载,但将文献中的内容与发掘出的墓志相对照时,发现了一些差异,不仅可以弥补史料中的缺漏,而且纠正了一些谬误。

  比如:《权载之文集》中记载的墓志内容里有一句“赠司徒恭公”,但在《全唐文》中记载的是“司空”。司徒与司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职务。此次出土的墓志表明,《全唐文》有误,应是“司徒”。《权载之文集》记载刘济的官衔中有一项为“皇特敬左经吾卫大将军”,“经吾卫”相当于后来的御林军,也就是说刘济曾任“左大将军”,而《全唐文》记载的却是“右大将军”。出土的墓志再次证明,《全唐文》错了。

  再如,对于刘济的字,各种史料说法不一,有“济”与“济之”两种。出土的墓志清晰地写着:“公姓刘氏,讳济,字济”。显然,刘济的字为“济”。

  墓道发现两层壁画 

  刘济墓中,保存了大约200平方米的彩绘壁画,已揭露了约100平方米。墓室中色彩鲜艳、内容清晰的壁画曾令考古人员欣喜若狂,不料还有令人惊喜的意外收获——墓道墙壁上的壁画,竟然是两层。

  程利解释,这个墓是夫妻合葬墓,刘济与夫人先后辞世,上层壁画是刘济夫人下葬时,将刘济墓墓道上的壁画覆盖后重新绘制的。他介绍,目前已经揭露的上层壁画描绘的是两棵菩提树,而从这层壁画剥落处可以明显看出,下面还有一层壁画,而且从已露出的画面判断,下层壁画的内容远丰富于上层的。

  鉴于壁画保存的现状不利于激光扫描等技术的运用,刘济墓壁画的信息提取还是采用传统的临摹方式进行。目前,专业人员正在对已揭露的壁画进行临摹,尽量完整地获得壁画中保存的信息。由于刘济墓壁画不是采用切割或揭取保护的方式,而是进行现场保护,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程利表示,目前正与有关专家“会诊”,以拿出最科学、最有效的保护方案。

  墓室建造十分仓促 

  史料明确记载刘济去世于农历七月,但下葬时间却有不同。此次出土的刘济墓志表明:刘济下葬时间为冬十一月。程利说,从七月到十一月,就是营建墓地的时间。短短四个月,对于刘济这样高等级官员来说,修筑时间显然太短了。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这一点。

  比如,刘济墓中用来摆放棺材的棺床很是讲究,用汉白玉制成,并多达六层。本该十分精美的棺床,却只在第一层和束腰处雕刻了金刚力士、走兽、莲瓣,而其他层只是描了墨线。其他地区出土的同时期、同级别的棺床,是每层都有雕刻的。由此也可看出刘济墓修建时的匆忙与草率。

  对于墓中发现的6枚金代钱币,专家还未形成定论。在北方地区,盗墓者为寻求自己内心的平衡,往往会在盗洞前向墓内扔些钱,意为告知墓主人,这是交易不是偷窃。类似情况在河北、内蒙、辽宁等地都有发现。而这6枚钱币发现于墓后室的最底部,土层没有被扰动过,所以有一种推测这是金代盗墓者扔的。当时的墓室还比较完整,没有受到破坏,墓室未被淤泥填埋,所以钱可以直接掉落在墓室最底部的土层上。


(编辑:高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