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艺术报:黑暗童话“炙烤”纯真童心

时间:2013年07月22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乔燕冰

  【事件】 丑小鸭成盘中餐,经典童话被颠覆

  【观点】 成人应尊重孩子的天赋和性情,把孩子当作孩子培养

  丑小鸭没有变成美丽的白天鹅,而是沦为厨娘盘中的一只烤鸭,这样的童话结局你信吗?由不得你不信!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中晒出某些儿童读物里的新版“丑小鸭”故事中,离家出走的丑小鸭便是先被宰杀,后成烤鸭。网友惊呼“受不了”,学者大喊“毁三观”,家长怒称“黑暗版”。

  即近,传统经典屡遭瓦解、儿童文学粗制滥造、出版行业急功近利、老师疏于责任担当、家长难以择良而教;由远,撕碎了儿时熟悉的梦,摧毁了驻存孩子心灵的童话世界……

  拨开愤怒的硝烟,细看童话本身。收录于《中国经典童话》中的这个《一只丑小鸭的悲剧》,讲述一只相貌平平的小鸭听了鸭博士讲的《丑小鸭》故事后,坚信自己就是一只天鹅,于是不听妈妈的劝告离家出走,终日嬉戏于河边,最终成了妇人的盘中餐。

  公允地说,新版丑小鸭并非等同于当下肆意恶搞经典之作。作者按照现实的逻辑与成人的理性,有意将丑小鸭置入一种现实可能境遇,期望“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不乏良苦用心。所以,出版方对质疑的回应是:“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现实的真相。不能像小鸭那样自以为是,要脚踏实地,不能异想天开。”

  但是,问题恰恰出在这里,这种以颠覆经典为代价的良苦用心,带给孩子的是什么?

  童年是人类精神的原乡。以童心、童真、童趣为审美逻辑起点和文化基点的儿童文学,是我们向人类精神世界涂抹的第一笔色彩,其美学品质和文化内涵应是优美而纯粹的,从而创造一种永恒的审美力量,从梦想的原点激发生命的无限可能。以经典童话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不仅滋养着童年的世界精神,更构筑着他们生命哲学的原始支点。这也是儿童文学家捍卫儿童文学的高地、守护孩子童年的使命所在。

  不要将作为自然人的儿童异化成了理性的人,250年前法国思想家卢梭一再警示世人不要让童心过早夭折,今天我们却置若罔闻。如卢梭所言,儿童是与成人完全不同的独自存在,儿童代表着人的潜力的最完美的形式。在轰动世界的“儿童福音书”《爱弥尔》中,卢梭告诫世人尊重孩子的天赋和性情,拒绝理性说教,把孩子当作孩子培养。然而我们的文学甚至教育又有多少以儿童为本,真正满足儿童生命欲求?

  今天的孩子被推入一个由几千年的文化发展生成的复杂的成人社会,被动接受着成人的经验、成人的情感,以及成人的音乐、成人的图像等一切成人文化,儿童游戏和儿童文学几乎成了仅存的、孩子们可以退守的梦想土壤。可是,有的教育者自命不凡地闯入儿童文学这个梦想生长的最后领地,用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无情地剥夺了儿童的稚趣,用成人的价值观围剿着儿童懵懂的心灵。在童话里织梦的童心过早地被成人用现实叫醒,用理性击碎。何其悲哀!

  何时我们能守住儿童文学,守住孩子的童年,也许才能守住我们的成人世界。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