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资本“逆袭”好莱坞?

时间:2013年06月19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收购院线、合作拍片、冠名剧场,国内企业频频投资美国电影市场

中国资本“逆袭”好莱坞?

  万达收购美国AMC院线,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梦工厂合建东方梦工厂,小马奔腾收购美国顶级特效公司数字王国,TCL冠名好莱坞中国大剧院,华谊收购国际领先的数字放映公司GDC……

  一连串海外扩张,是否意味着中国资本成功“逆袭”?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产业论坛上,中美电影人就“中国资本‘逆袭’好莱坞”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原动力

  近距离向好莱坞学艺,最终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中国电影为何要远渡重洋去美国?与全球电影产业的高手过招,中国电影有无胜算?这是否能是双赢的角力?诸多疑问萦绕业界。

  “中国电影企业肯定要走出去,别人也要走进来,但是关键在于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需要什么,不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美国AMC院线董事叶宁说,万达并购AMC的理由很简单——万达需要AMC的管理,“我们自己做院线,因此很清楚院线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AMC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所以,当机会出现时,我们非常清楚需要做什么。”

  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李川把中美比作飞机的两个引擎,缺一不可。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美国梦工厂合作在上海建立东方梦工厂,如今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功夫熊猫3》。“1/3的制作在中国完成,2/3在洛杉矶,通过海底光缆完全同步进行制作。”李川说,通过合作,中方动画电影的制作技能得到了提高。

  管理之外,人才与创意是双方谈论的焦点。

  小马奔腾看好电影特效技术的未来发展,因而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数字王国。小马奔腾副董事长钟丽芳说,不要将收购看作一笔简单的投资,其实质是一个面向本土专业人才,就投资、制作、宣传、发行整个环节的培养过程。“以往许多人只了解某一环节,如今可以了解从头到尾的流程。”

  这是一个近距离向高手学艺的过程。对于“内容为王”的电影产业来说,原创能力是核心,恐怕也最难学到手。“我们今天学习美国电影讲故事的方式,未来最终要形成自己的产品。”易凯资本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冉说。

  大背景

  好莱坞永远需要资本,日益壮大的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下一站

  中国资本,对好莱坞而言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好莱坞的嗅觉一向灵敏,从华尔街到欧洲,再到俄罗斯、印度,中国则可能成为下一站。“好莱坞永远需要钱来支撑自己的体系,但是所有的运作会按照他们的既定文化和模式推进。”叶宁说。

  王冉分析,中国企业有机会考虑收购好莱坞的内容制作公司,得益于两个非常重要的背景:一是中国电影市场本身的成长,“今年我们的票房应该会超过200亿元,我预测未来两三年内有可能会超过300亿元,接近美国电影票房的一半,所以从市场体量上来说中美之间的距离在缩小。”第二个是中国资本市场给中国电影企业带来了高市值,全球资本也希望找到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参与好莱坞的并购。

  当然,并购不可能一帆风顺。叶宁就坦陈,被很多人称为“蛇吞象”的万达与AMC的合作,了解和信任成为双方首要的障碍。“美方管理团队对于中国企业、中国文化太陌生了,一点也不了解中国企业的机制。”

  “AMC企业历史近百年,他们很担忧中国资本进来的目的。”叶宁说,万达与AMC前前后后谈了一年半时间都不是在谈钱的事情。“对方最大的困惑就是,你能给他们安全感和稳定感吗?”

  并购也不大可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现任梦工厂CEO杰弗瑞·卡森伯格曾提醒我,梦工厂做了17年时间,到现在这个程度才比较有信心,尽管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惊人,但电影产业的成熟至少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李川说。

  冷思考

  更大意义在促进融合、缩短距离,实现“逆袭”仍须埋头实干

  这些走入好莱坞的先行者们,不约而同地强调着一点:收购好莱坞的某些公司不是“逆袭”,在某种程度上说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输出。

  “准确地说,这不过是长征的第一步。”瑞格传播集团执行董事戢二卫强调。

  “我特别不希望中国资本进入美国,变成了美国电影产业的一家银行。实事求是地讲,中国资本走进美国,特别是进入电影主流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的切身体会是,“美国公司与中国电影行业谈得最多的还是输出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而不是怎么把中国电影带到全球。所以我们怎样进入好莱坞,不管是资本还是专业电影公司,还是要学习很多东西。不要光畅想走出去,归根结底还是要把本土做好,加强自己的能力。”

  并购,更大的意义也许在于增进融合,缩短距离。王冉也不认同“逆袭”之说,他认为这些不过是一种现象,“真正‘逆袭’在我看来需要创造力,需要文化底蕴上的接近和超越。无论在创造力、想象力、制作能力还是技术环节,这个距离肯定不是5年、10年之内可以赶上的,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他提出,“也许,真正的障碍仍在于文化。”

  与中国电影人审慎的态度相比,来自美国的电影人对中国电影产业则怀有深深的期待。前索尼影视集团副董事长西德·甘尼斯就看好中国,他说:“中国电影业在增长、在成熟,也正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中国无疑将成为全球电影出口的重要市场,而在我看来,现在的中国电影可以和美国电影平起平坐,甚至比美国电影拍得更好。”

  与会人士认为,面对好莱坞,快速成长中的中国电影有资本、有信心,也需要埋头实干。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