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企业上市缘何遇“寒流”
文化企业上市“热”遇“寒流”,据统计,从去年至今申请上市的104家广义文化类企业中,至少已经有32家文化创意企业撤回上市材料。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些撤回上市材料的企业中,不乏一些呼声颇高的“明星企业”,比如奥运服务商水晶石科技、演艺连锁企业杭州金海岸、从事动漫的龙头企业炫动传媒,另外还有不少影视制作类公司,如长城影视、拉风传媒、大唐辉煌、东阳青雨影视、唐德影视……
文化企业为什么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撤回上市材料?这些企业又有何“不得不撤”、无奈选择的难言之隐?如此大规模的上市“寒流”对文化企业将有怎样的影响?
文化企业上市遭遇“倒春寒”
“此股文化企业上市寒流与经济大环境,紧密相关。”新元文智董事长刘德良如是分析说:
遭遇上市“撤单潮”并非只有文化产业,在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上市财务核查中,无论是终止审查数量还是密集程度都创下了历年之最。
中国证监会去年12月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规定正在排队IPO企业的中介机构必须递交自查报告,对利益交换、关联方、利润虚构等12项粉饰操纵利润的情况展开重点核查。此次高标准的财务核查,目的在于要重塑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标志着监管层对拟上市公司的要求从单纯的业绩成长转变到信息披露的真实。
3月31日是中国证监会要求拟上市企业提交财务自查报告的截止日期。因此,仅仅在3月22-29日一周内,终止上市的在审企业高达到76家,今年以来累计终止审查企业高达124家。在遏制财务造假、规范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大潮中,文化企业上市自然也要受到波及——32家文化创意企业撤回上市材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从宏观经济环境看,一季度GDP增长7.7%,未达到市场预期,经济缓慢复苏。经济下行压力大,文化产业也不能“幸免”。由于文化产业弹性需求大,当企业经营困难、当市民就业压力加大时,服务于传统企业的文化产业肯定也“日子不好过”,直接影响经营业绩。有演出公司曾向记者抱怨,现在企业包场的演出少了,一些庆典的演出也减少了,今年的演出业绩不容乐观。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文化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文化企产业领域甚至出现了上市“热潮”,不少企业言必称“上市”,把“上市”当作企业发展的目标。此次,32家企业撤单,无疑让文化企业上市遭遇“倒春寒”。让文化企业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能力,重新认识自己的发展环境——虽然国家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文化企业上市并不能搞特殊化,必须要满足基本的上市条件和门槛,要靠企业真实的实力和业绩说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除了大环境,文化企业上市“撤单潮”,暴露了文化企业自身的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商业模式不清晰、可持续性盈利能力差等——建银国际文化产业投资公司总经理汪泓薇认为要分析内外双重原因,多从自身找原因,文化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运营管理,文化产业才能有新的发展。
在这次终止审查的124家在审企业中,创业板无疑成为“重灾区”,共有104家拟上市企业撤回了上市申请。而文化创意类企业又主要是登陆创业板,由于不能有稳定的业绩,达不到创业板上市的条件,因而从创业板撤消材料的企业最多,达到16家,而主板撤消的有4个,中小板撤消12个。
申请登陆创业板的企业必须符合盈利能力连续增长的要求,要连续三年保持盈利增长。水晶石科技作为数字视觉展示的龙头企业,虽然声名很大,制作了奥运会开幕工“卷轴”和世博会上中国馆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但由于去年业绩出现下滑,达不到持续盈利增长的成长性要求,所以只得抱憾撤单。
“严格的财务核查,将使上市公司质量有所提高,投资者的权益能得到更大程度的保护。那些主营业务薄弱、盈利能力不强的文化公司最终不会被资本市场接受。”汪泓薇特别谈起了影视板块的上市——尽管近年来影视企业呈“井喷”式增长,但影视剧市场究竟有多大?是否需要如此多的上市公司?是否只制作几部片子的公司就有持续盈利能力、就能上市?这些问题都需要文化企业去认清形势。上市会助力文化企业的发展,但真正决定文化企业发展的却是企业是否有成功的商业模式,能否有较强的复制扩张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这是文化企业发展的核心,这是不管是否上市都要去夯实和做好的。
此外,一部分文化企业上市“撤单”的原因在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本身并不具备上市要求,但却采用“化妆”和“催熟”的方法,美化和制造业绩。这种不严谨和不规范的做法在走向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必将得到约束。
“寒去春来”应有时
“撤回上市材料并不意味着对文化企业的否定,但要求文化企业要有所转变,要有新的融资方法,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峰对文化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从文化企业的特点来看,其销售的内容多为创意类产品,所以文化产业不仅仅要靠资产去推动,而应靠创意和资源去推动,文化企业急需增强主营业务的自我循环盈利能力。这就要求企业要调整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重新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面向市场,面向受众需求设计有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产品需要开拓营销方式,如向数字化发展等,提高科技含量。
“撤回上市材料,并不表明文化产业投资没机会了,反倒要求投资人对文化产业投资要更加谨慎,投资要更加专业化。”汪泓薇认为,上市未必是投资文化产业的主要方式,投资文化创意企业的机构需要更多通过整合并购实现投资效益。
“撤回上市材料,只是把投资的周期拉长了,并不表明文化企业没有投资价值。对投资机构和股民来说,应该多了解文化企业的周期性特点,了解文化企业与工矿企业的差别,要多考虑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属性。”齐勇峰特别指出文化企业具有“轻资产”的特点,缺乏有形抵押物,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难以进行价值评估,文化企业融资与其他行业相比更为困难。
“寒去春来”应有时,齐勇峰建议国家需出台相应的财政和税收政策,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给予文化企业更多的倾斜,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企业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有效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现在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共105家,其中2012年以前上市的为88家,2012年一年上市17家。
2012年文化产业企业上市明细
企业名称 上市地点 上市方式
品牌中国 香港(HKMB) IPO
大地传媒 深圳(SZSE) 借壳上市
长江传媒 中国(SSE) 借壳上市
华录百纳 深圳(SZGEM) IPO
吉视传媒 中国(SSE) IPO
三六五网络 深圳(SZGEM) IPO
人民网 中国(SSE) IPO
掌趣科技 深圳(SZGEM) IPO
珠江钢琴 中国(SSE) IPO
海伦钢琴 深圳(SZGEM) IPO
上海新文化 深圳(SZGEM) IPO
华数传媒 中国(SSE) 借壳上市
美盛文化 中国(SSE) IPO
唯品会 美国(NASDAQ) IPO
中国手游 美国(NASDAQ) 介绍上市
欢聚时代 美国(NASDAQ) IPO
环球市场 伦敦(AIM) IPO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