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业余文艺创作要有专业的安全意识

时间:2013年05月17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关 戈

业余文艺创作要有专业的安全意识

——评大学生拍微电影溺亡事件

   他留给人们的最后一刻,是回头面对镜头的可爱笑容,随着那朝水面的纵身一跃,就再也没有上来。这是悲情一刻,也是让人痛心的一幕。湖南某大学年仅18岁的大一学生在拍摄微电影时,为拍一组“跳河殉情”的镜头,身兼编剧、导演和男一号的钟作航不幸溺亡,让大众的目光再度聚焦到文艺“自”创作的安全话题上来。

  不知从何时起,大街小巷已到处都是挂着单反、拿着手机、扛着DV玩各种“创作”的人。科技给人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DV自拍、微电影、网络自制剧等全民“创作”只是其中的一环,这种方兴未艾的狂欢是个体和民间倾注热情和想象力的一个爆发点。然而此次大学生拍微电影溺亡事件,恰恰暴露了其中的新问题:安全。

  微电影让拍电影的门槛变低,但拍电影绝非一件简单的事。对于存在危险性的镜头,像爆炸、高空、水下等场景,专业剧组都会有各种防护措施,提前勘察拍摄景点、做好标识或搭景拍摄,有专门的烟火师和经过特殊训练的替身演员,现场还有专业人士提供专门防护救护等等。这些措施,不仅体现在专业的具体事项,也包括一系列严整规范的工作程序。对于缺乏专业训练及相关工作经验的人来说,这一系列工作却恰恰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这种忽视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几乎带有天然的下意识。事实上,安全问题并不限于拍微电影或自制剧目。战场、丛林、毒蛇猛兽之镜头固然意味着危险,就算是杂技、舞蹈的特殊动作,也一样需要严密的保护措施,之所以有舞台装台、走台等室内场所演出前的多种程序,很大一部分同样也是出于安全的需要。有时舞台工作人员要戴安全帽,要清除舞台装台过程的尖锐铁器,英国皇家歌剧院甚至要求排练人员穿上特制鞋子;演员走台适应场地,既有熟悉环境找准位置的考虑,更有自我保护的考虑。

  门槛,很多时候并非设定入门的高度,而是一种提醒。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门槛的降低走进文艺创作的行列,用热情和梦想致意青春,这是十分可喜的。从摄影到自拍微电影及各类影视作品,有的也参与到舞台剧目的制作中,如近年来十分蓬勃的非职业戏剧,都说明个体和民间蕴藏着巨大的文艺活力。但活力不等于莽撞,热情不能保证安全,即便再成功的创作,也抵不过年轻生命的凋谢这般令人痛心。

  谁来搜救“溺水”的“自”创作?也许,如今我们能做的就是亡羊补牢。专业人士可以给这些个体的、民间的文艺创作者、爱好者提供更多的指导,相关人士则可多呼吁提醒。从长远角度讲,普及相机、摄像机等科技产品容易,但普及科学安全专业的创作意识和知识难,我们还需努力。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