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雷人”雕像注定速朽

时间:2013年05月06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怡 梦

  【事件】 洛阳、恩施两地为当地企业家、高考状元塑像惹争议 

  【观点】 公共塑像精神内里的空洞使其速成速朽,暴露出塑像者价值的空虚和文化的迷失

  莱蒙托夫曾以这样的诗句来描述“不朽”:“一座神庙,荒芜了依然是祭坛;一座雕像,坍塌了依然是神。”然而,笔者近来却常闻与此意趣迥然的奇事,竟有人塑成雕像而必令其“速朽”。比如河南洛阳偃师龙华欢乐园中一座“大背头弥勒佛”被质疑实为该企业创始人肖像;又如湖北恩施来凤某高中为考上清华的学生塑像,并在铭文中称其为“平民教育的神话”云云。据悉,两处雕像近日皆因民众的呼声和有关部门的责令而着手拆除。两者从问世到为人所拒斥皆不到一个月,如此速朽,显然已和雕塑艺术的旨趣南辕北辙,令人不得不追问塑像这一行为之于现代文明的意味。

  古人往往以艺术想象塑成心之所向而并未在世间得见的神明,用于拜祭、祷告以求庇护、福祉,现代文明把对神明的景仰复归于人自身,于是有伟人塑像、英雄塑像、科学家塑像、劳模塑像等。与古人“造神”相比,今人塑像更加注重凝结于艺术形象中的历史重量与精神质素,如儒家代表孔子的塑像、抗金英雄岳飞的塑像、革命先驱孙中山的塑像等,每一尊塑像都昭示着人在当时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与此相比,洛阳、恩施两地的塑像显然是向古代“造神”思维的倒退,企业称颂创始人为神佛,学校标榜升学成绩为神话,抽离了身边真实可感的人的具体性,进而塑成供人膜拜瞻仰的符号,潜台词是创立企业者、高分考取名校者与众不同,这不啻为一种异化,其中甚或隐藏着一丝谄媚和炫耀,不过,在“造神”的过程中沦为“非人”的,是塑像者本身。

  是否只有“圣人”、“先驱”才可塑成雕像,平名百姓如企业家、高中生就无此“殊荣”?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布鲁塞尔市中心广场附近的于连像即可为证。该雕像纪念的是比利时小童急中生智,以一泡尿浇灭侵略者的导火线,挽救整座城市及全城百姓的事迹。不难理解,塑像虽为某一具体形象的普通百姓甚至平凡孩童,而它必是一群人乃至一代人、一个民族精神同契的象征,必具广泛的普适性,而不可能仅仅承载某几人、某一时期的短浅诉求。反观洛阳、恩施两地雕像,前者怀有陈旧的“福荫”观树碑立传,后者则透着对“一朝中举衣锦还乡”之“科举”模式的恋恋不舍,附着其上的是极为世俗功利的思想,精神内里的空洞为雕像的速成速朽埋下了病灶,这又恰恰说明塑像者价值的空虚和文化的迷失。

  近年来公共雕塑艺术中奇闻异事颇多,有的是形态不美而为人所诟病,有的则是有失公允而引来尴尬,皆因占据公共空间而未能行使公共职能,难免碍眼又糟心。这样的雕像纵使再多也枉然,因为任何公共艺术作品只有经得起时间检验与公众认可,才能长久地伫立于人们心里,而那些出于一己之私一时之利假以公共之名的雕像,注定速朽。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