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文化景观可以重来?!——从西安将拆除阿房宫景区说起
近日,西安将拆除阿房宫景区的消息在社会上激起千层浪。不少人质疑“建好才13年,怎么就要拆了?”对此,相关部门回应称,仿造的秦阿房宫景区大部分位于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控制地带,对其进行拆除是从保护遗址的角度出发。
如此解释,乍看似乎理由充足。毕竟阿房宫在我国历史上盛名在册,其遗址又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保护,理所当然。然而细观之,整个事件却有着一副可疑的面孔。
刺痛人双眼的首先是这样一组数据:占地680多亩,投资2亿多元,建成仅13年。老百姓开始不解了:投入如此之大的阿房宫景区,缘何在1995年还被当地作为招商重点项目,仅仅过了10多年就成了相关负责人指责的“这个景区及周边配套陈旧落后,景点后方部分区域占用了市政规划道路;最为重要的是景区在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却没按照规定建造,存在不少违规建筑”?对于涉及阿房宫遗址如此重要的文保单位的相关项目难道当初论证、上马建设时,就没有充分、周密地考虑到保护遗址等相关因素?对此,有关方面却表示,当时也是经过多方考察、听取多位文物专家意见,项目前期规划、选址等过程,均由省、市文物局、规划局负责把关。既然这样,为何又有了如今这样的结果?让人感到疑云重重的同时,不禁感喟:这“建”与“拆”之间未免显得有些轻率了吧!
其实,此类事件并非偶发。2011年,成都投资数千万元建成的面积近万平方米的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被拆除,中间存在的3年时间里,几乎没有使用过,其“原因”则是当地政府不满意建成后的整体效果。而近年来,兴建名人故里、文化公园、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之风亦在各地繁极一时,其中又有多少变为“烂尾工程”?河南汝南的“梁祝故里”、重庆奉节的“华字塔”、山西娄烦的“孙大圣故里”……或一片荒凉或被拆除。一建、一拆,一建、一停,一建、一废,不仅浪费了大量金钱,也耗费了众多人力物力以及时间。而间接上,也对文化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不能否认,很多地方热衷于文化景观建设,是希望借文化这张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如果能够令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双丰收,造福一方百姓本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这两个效益最终达成了吗?最终的答案往往令人失望:投入的巨资打了水漂,地方文化魅力和历史厚重感也没有彰显出来,留下的只是些短寿建筑的断壁残垣和大众的唏嘘。
在笔者看来,文化景观建设绝非一纸公文那么简单,既需要相关部门在事前做充足准备,经过审慎的调研和论证、规划,也需要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适当的考量,还需要足够的经济和文化基础进行支撑。而这些,必须切切实实地做到位,而不能是走个过场。否则,草率为之只能产生以上一系列事件造成的负面效应。希望各地以此为鉴,莫要为了政绩而轻易上马大的文化项目和工程。毕竟,又有多少景区能够推倒重来呢?!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