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舞台,同样的精彩——记舞蹈家刘敏
刘敏近影 本报记者 董大汗 摄
现为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舞蹈学学科带头人的著名舞蹈家刘敏,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因舞蹈《刑场上的婚礼》《割不断的琴弦》而享誉中国舞坛,随后又相继表演了舞蹈《昭君出塞》《八圣女》《祥林嫂》《黄河母亲》等名作,获得首届“桃李杯”、“全军舞蹈大赛”、“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等全国三大权威舞蹈赛事的“三连冠”、全军第六届文艺调演中获演员表演一等奖等一系列殊荣。她也以其卓然的艺术风度和深邃的情感表现力成为了军旅舞蹈表演艺术重要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一直以来,刘敏积极探索军队舞蹈的发展、变化和教学规律,注重总结军旅舞蹈美学特征和独特艺术风格,取得了显著成绩。她还根据自己多年的表演经验总结出“儿时学舞、重在模仿;青年作舞、重在表现;今日跳舞、舞我合一”的舞蹈表演艺术理论,将舞蹈从肢体动作上升到肢体语言、肢体文化的层面。
2000年至今,在刘敏的带领下,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共夺国内外重要舞蹈赛事金奖39项、银奖40余项、铜奖50余项,推出了在国内外舞蹈比赛上获得重大奖项的演员近30余名。
她还注重对军队舞蹈理论的建设,特别是历时5年主编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十五”规划项目和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图书《中国人民解放军舞蹈史》的出版发行。该书收集文字资料4000万余字、音像资料300余张、图片资料2000余幅,作为一部填补军队文艺史、现当代舞蹈史空白的研究成果,该书的出版为军队舞蹈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活中的刘敏被描述为“一个拥有铁腕手段,戴着丝质手套的女人”。在教学管理的领导岗位上,刘敏公正、无私,然而她又是教员和学生们的朋友、大姐、甚至是“大保姆”,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切实的帮助。有的学生家庭贫困,她常年在生活上关心、资助他们;系里的老师生病甚至老师的亲人生病,她都会设法联系最好的医生,托人从国外买最好的药。
此外,刘敏还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她曾将在美国举办3场独舞晚会的所有收入都捐给了我国的“希望工程”;作为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她常和其他艺术家一起去贫困山区为小学生送字典和书本。作为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她心系百姓、积极参政议政,她和她的组员们提出的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学升为一级学科问题、青少年教育、艺术经典教育走向大众等问题都相继得到了国家的认同与支持。
刘敏常说:“生活中的你就是舞台上的你。”这就是刘敏,一个著名的舞蹈明星,一个培育出无数舞蹈新芽的教育工作者,一个热衷于各项公益事业的艺术家,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不同的舞台,同样的精彩。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