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委员畅谈全民阅读:我们期待的国家战略

时间:2013年03月09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吴 娜

新华社发  

阿静/CFP  

胡剑欢/CFP 

蒙钟德/CFP  

阿静/CFP

  成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
    设立国家全民阅读节

  进行全民阅读立法

  制定全民阅读规划

  建立国家阅读基金

  采访嘉宾: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委员

  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委员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委员

  中央编译局原局长韦建桦委员

  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的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委员,拿出一份《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提案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成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二是设立国家全民阅读节;三是进行全民阅读立法;四是制定全民阅读规划;五是建立国家阅读基金。

  到3月7日下午为止,这份由邬书林委员作为第一提案人,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副总裁王涛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委员联署的提案,又得到了115名委员的联合签名,涉及新闻出版、文艺、教育、社科、经济等多个界别,成为本届大会联名人数最多的提案之一。

  两会期间,记者围绕这份提案,就全民阅读相关问题,采访了邬书林、朱永新、聂震宁、韦建桦四位委员。请他们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畅谈对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的看法和建议。

  阅读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记者: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政协委员提出过有关推进全民阅读的提案。您此次提出了更明确、更具体的建议思路,是出于什么考虑?

  邬书林:我本人长期在出版系统工作,并担任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领导,对阅读本身和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很多深切的体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这项文化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建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

  记者:对个人、民族和国家来说,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您是怎样看的?

  邬书林:阅读与人类文明紧密相连,事关积累、传播和创造;阅读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事关认同、传承与创新。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直接向别人学习的经验也是有限的,但是通过读书间接向别人学习则是趋于无穷的。阅读给了我们观察世界的高度,阅读给了我们认识社会的深度,阅读给了我们改造世界的利器。生活中因为读了一本书,而使人的思想观念乃至前途命运发生根本改变的故事,比比皆是。

  当下,知识生产和传播在推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知识是用不完的资源。阅读的本质就是传播知识,从中可得到最好的心灵感受。

  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人是不可能离开阅读而获得心灵的成长的,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精神的发展。阅读不可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的物象,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对一个民族来说,竞争力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就取决于它的阅读力量。

  人类最伟大的思想,都在书里。

  聂震宁:关于阅读,我多次提到这个多年前听到的故事,因为它让我感动。

  我的老前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老社长楼适夷,在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坐过监狱,监狱里难友们经常传阅书籍打发坐牢的时光。一天早晨,有一本书传到楼适夷同监室的一位难友手上。这位难友已被判死刑,而且那天早上就要被执行,可他还是很专心地去读这本书。楼适夷当时就想,他马上就要结束生命了,读书还有什么用呢?后来他理解了,读书就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

  韦建桦:一个国家不仅要有物质建设,而且要有精神建设。人类要到达科学的高峰,就要不断地获取丰富的知识和理论。全民知识水平,要通过阅读来提高。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从这点来说,阅读有极其重要和长远的意义。

  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

  记者:阅读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而全民阅读活动是有组织地号召和引导大众读书,您是怎么考虑的?

  邬书林:知识既不能遗传,也不能赠与,更不能复制和购买,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努力去学习、去读书。但作为一种伴随深入思考的文化活动,阅读习惯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养成,需要有意识的培育才能实现。

  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3岁最迟15岁前如果养不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大门可能会永远对他关闭。

  因此,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要按照规律、提供条件,帮助更多的人养成这种习惯。这需要国家、社会团体、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尽管阅读是一项非常个性化的体验,但是一旦无数个性化的体验集合成为一个民族的内涵,这个民族就会因此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朱永新:对一个民族来说,没有共同的阅读生活,就没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无法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不可能建成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正因为如此,2010年9月,由我直接推动的新阅读研究所在北京成立,先后推出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和“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称为“中国最好的儿童阅读书目”。面向中学生、大学生、企业家、教师、父母等群体的书目研制工作也已启动,今后将陆续发布。

  提供一个好的阅读书目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只有我们这一个机构还不行,还需要几个机构来比较,最后选出来一个大家公认的结果。

  韦建桦:阅读需要相互交流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比如学者和学者之间,大学者和小青年之间,都可以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大家对重要书籍的了解可以在相互间取长补短。通过阅读产生的这种交流,也是化解代际之间鸿沟的好办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作为推手和载体,阅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形式。

  政府主导推动全民阅读战略已成世界潮流

  记者:其他国家是否重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值得借鉴?

  邬书林:当前,政府主导推动全民阅读战略已成世界潮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也都将其视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国民阅读。具体的办法是:

  政府立法推动阅读。如美国的《卓越阅读法》(1998)、《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2002),日本的《关于推进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2001),韩国的《读书振兴法》(1994)、《读书文化振兴法》(2009),俄罗斯的《民族阅读大纲》(2012)等,都着眼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未来,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国民阅读能力的提高与积累。

  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如英国为“阅读起跑线”项目设立的“图书信托基金会”,德国有“促进阅读基金会”,日本有“读书协会”及“儿童梦想基金会”,美国有“国家艺术基金会”等。这些组织机构或基金会具有完善的规章制度,通过科学调查、常规项目和特殊资助相结合的方式,成为推动国民阅读的主导力量。

  国家元首亲自倡导阅读。不少发达国家的元首都率先垂范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如美国总统及第一夫人都有开学季到学校陪儿童读书的惯例,英国前首相布朗和教育大臣共同发起过“全国读书年”活动,“德国促进阅读基金会”名誉主席一直由该国总统担任。此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俄罗斯总统普京等都积极支持并参与本国阅读活动。

  在我国,自2006年起,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开始倡导并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推动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地已经掀起了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热潮。

  现有模式动力不足,制约我国全民阅读深入开展

  记者:这次的提案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主要希望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邬书林:当前我国的全民阅读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没有国家法律法规保障,全民阅读工作还属于政府部门的自发活动,未能纳入到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中,多数地区的组织机构和负责人属于自发倡导,缺乏长期、持续深入开展的动力。

  二是没有国家层面常设的全民阅读组织领导机构,缺乏组织保障和专项经费支持,无法建立起长效机制。全民阅读具有典型的公益性特征,必须由政府主导,通过公共财政加以扶持。

  三是国民阅读能力总体不高。与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在人均阅读数量、阅读习惯还是在阅读设施及服务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将严重制约我国文化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四是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国内部分地区阅读资源严重匮乏,贫困农村地区群众、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的阅读环境和条件仍然落后,必须依靠政府扶持和公益性阅读基金资助。

  聂震宁:当前国民阅读亟待引导。我国已是出版大国,阅读内容日益丰富,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基础阅读设施也取得重要进展,但缺乏积极、权威和专业的引导力。阅读内容和阅读风气上存在着庸俗化、过度娱乐化、功利化等不良倾向,如果没有健康向上的阅读风气,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将面临消解的危机。

  青少年阅读亟待科学研究、指导。在读屏、读图以及应试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阅读并未能充分发挥促进青少年精神健康发育的功能,这与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

  从国家战略高度规划全民阅读

  记者:提案对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提出了几条具体建议,请作详细解读。

  邬书林:提案中包括以下几点具体建议,一是成立国家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一项战略工程,需要各地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推动。设立指导委员会有利于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资源,形成合力;有利于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国家长远战略;有利于解决全民阅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是设立国家全民阅读节。建议将我国的全民阅读节定为中华民族文化巨人孔子的诞辰日9月28日。这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统和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在世界上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同。

  三是进行全民阅读立法。由全国人大制定《全民阅读法》、国务院制定《全民阅读条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具体包括,确定政府为促进全民阅读的责任主体,将全民阅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全民阅读规划,发布全民阅读调查情况,提供公共阅读场所,举办全民阅读活动,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等。

  四是制定全民阅读规划。规划要阐明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确定开展全民阅读的主要目标、实施单位、部门分工、经费保障、重点群体、监测评估等,成为开展全民阅读的指导性文件。

  五是建立国家阅读基金。鉴于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的公益性,必须要由政府主导推动,国家财政出资建立国家阅读基金,保障全民阅读规划的实施,建设全民阅读重点工程。特别是向7—18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发放阅读券,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建立全民阅读的长效机制。

  设立全民阅读节是推动全民阅读最有效的做法之一

  记者:如何看待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还有什么具体建议?

  聂震宁:全民阅读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只有依靠中央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资源,调动各个部门、地区行政机构、社会团体、出版业、传媒、图书馆、作家协会等各方力量,并以国家法规条例作为保障,从科学研究、硬件建设、内容提供、阅读引导、活动开展等所有环节系统规划、持续投入,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的实现,建设高尚的国家文明形态,才能为国家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了邬书林委员提案中提出的内容之外,我还有几点补充:

  建立一个国家级数字阅读平台,以应对数字阅读发展趋势,针对国民尤其是青少年数字阅读进行开发与引导;建设一个全民阅读体验基地体系,在各类图书馆、社区书屋、农家书屋、实体书店、学校等场所打造一批全民阅读体验基地,加强对群众阅读的指导与引导;培养和造就一批遍及全国的阅读推广人,包括依托图书馆、学校、农家书屋、实体书店等现有管理人员建立的阅读推广人队伍,专业阅读推广人队伍及公益阅读推广人志愿者队伍等;阅读从娃娃抓起,通过社区、医院、学校等体系,向每个共和国小公民赠送阅读书包,促进青少年从小养成健康向上的阅读习惯;通过国民阅读调查监测体系,设立并发布国家阅读指数和城市阅读指数,同时将城市阅读指数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指标体系,纳入到政府工作范围。

  朱永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号召,并把它作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和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行动,作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让阅读的价值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重大意义,被全社会更多人认识、理解和重视。

  我认为,在国家层面上设立阅读节,由国家领导人亲自推动和倡导全民阅读,是唤醒全社会的阅读意识,调动社会力量最大可能地使“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的观念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从而有效推动全民阅读最关键的做法。

  阅读节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全民阅读节的建立将会取得聚沙成塔的效果,得到聚拢五指形成拳头的合力。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全民阅读节,使之成为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有效载体,并对全社会重视阅读热爱阅读的良好风气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