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会“渔”才能有“鱼”
2009年以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强力政策推动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与组建之风迅速兴起。然而,大多数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认为优质文化企业数量少,投资难度大,投资效率不高。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小而散的状态,大多数文化企业仍在苦苦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成长缓慢,跨领域经营仍存在障碍,很难满足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快速兴起对文化产业投资项目的需求,因此个别发展态势良好的文化产业领域出现资金过多、投资过热的情况。
在笔者看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属于产业基金,既要追求财务回报指标,又必须在对产业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符合文化产业投资价值规律的投资模式,才能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才能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投资价值。也就是说,只有培育出属于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独特的“养鱼池”,才能保证“年年有鱼吃,持续有鱼吃”。
会“渔”才能有“鱼”。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只有利用资本和产业深度研究的优势,弥补文化企业的短板,才能在文化产业领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
除了对高成长或上市前的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还可通过多种方式尝试新的投资价值模式: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可以通过良好完善的资本运营体系服务于大型文化项目的投资经营,推动大型文化项目的市场化、标准化、系统化和规模化运营。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带动了《中国好声音》的项目运营,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已投资企业间搭建合作平台机制,推动文化版权和文化品牌的跨领域合作,从而帮助文化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例如,达晨文化旅游投资基金建立了“企业俱乐部”,以推动被投资企业间的合作。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在内部需要建立符合文化企业成长特点的优质服务体系,帮助文化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并尽量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渠道、培育新业务、完善商业模式。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与外部专业研究咨询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向被投资企业注入新理念、新模式。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参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推动文化企业整合。例如分众传媒海外私有化过程中出现了方源资本、凯雷集团、光大控股等投资机构,未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可以更多地参与到这类项目中。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为非上市企业提供并购资金支持,推动企业早日上市,并提升其资本运营能力。多数文化企业的内生动力较弱,推动优秀企业并购不失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好办法。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与银行、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密切合作,为文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并通过这种合作拓展项目储备。比如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建立担保、贷款体系和门票收入质押的融资模式,为企业打造了全方位的融资体系。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可以积极参与到文化企业的人才招募和培养中,利用自身在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主动积极帮助文化企业增强人才储备。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可以较早参与到成长潜力好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创业者的持续“孵化”,推动中小型文化企业快速成长,将有利于培育大量优秀的企业家。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不应仅仅扮演财务投资的角色,更应真正融入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中,通过建立全方位的成长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企业的快速成长,才能获得最好的回报。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