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光明专论:从问题出发 切实改进文风

时间:2013年02月08日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张晓林

  现在,改进文风是个热议话题。人们对不良文风诟病已久,期待着清新朴实的文风扑面而来。不良文风弊端种种,其中一个人所共知的通病就是,一些理论文章言之无物,空洞乏味,味同嚼蜡。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不触及问题、不研究问题,没有问题意识,恐怕是其一大病源。改进文风,一定要从问题出发,直面问题、分析解答问题,给人以思想启迪。称为好文章、好文风的,这一点是少不了的。 

    为什么要提出从问题出发?这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决定的。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书斋中的学说,是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理论联系实际,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和本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和文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工作,实质讲的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分析解决问题。马克思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毛泽东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邓小平也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问题。”可见,具有问题意识,强调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他们的文章、讲话、书稿,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提出、分析和解答了人们所关心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仅充满着理论魅力和真理力量,而且在学风文风上也堪称典范。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实践论》,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等脍炙人口的光辉篇章都是如此。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著述很多,论述的主题也不尽一样,但在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提出、分析和解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点上则是相通的、共同的。从问题出发、直面问题、分析解答问题,既是著述写作要遵循的规范,理论研究宣传要恪守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文风的鲜明标志;既是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的需要,也是改进文风、优化文风的需要。 
    从问题出发、具有问题意识,对于改进文风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常听到一些人抱怨,说文章写了没人看,搞理论的没市场。这个现象可能是存在的,也不排除社会和读者的因素在内。但是否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即所写的文章和所搞的理论是不是没有触及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不是远离了人们的兴奋点和兴趣点?是不是存在大而无当、空洞无物的文风问题?这样提出和分析问题,也许更接近事情的真实,也更能促使我们积极地反思解决问题。对理论冷淡和疏远,以致发出“理论危机”的感慨,其实是一种误解。人们冷淡和疏远的,往往是那些无助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理论”,也就是无用、无帮助的“理论”,而不是理论本身。言之有物,言之在理,启迪人、教育人、引导人,帮助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理论,不仅不会受到冷淡和疏远,相反会受到追捧和崇尚。近些年,《理论热点面对面》的通俗读物,颇受热议,成为一个品牌。原因何在?就在于其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从问题出发,分析解答问题。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0多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矛盾和问题也不少。为什么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却还有不少人下岗失业?为什么以前大家经济状况都差不多,现在却感觉收入和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已经销声匿迹的黄、赌、毒现在又沉渣泛起,滋生蔓延?为什么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会比以前多?为什么暴力犯罪、抢掠偷盗的刑事案件经常发生,甚至还出现了黑势力、黑社会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困扰纠缠着人们,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解答。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