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历史上第一台打工春晚:“家”的呼唤
在北京打工十载的商洪强和妻子这几天赶回了老家,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大年陈镇商家村一队。与以往每到年根底下才赶回家置办年货、与儿女团聚不同,提前赶回是为了“急训”。由商洪强自己创作的歌曲《留守》应邀参演2013年打工春晚,将与夫妻俩同台的除了他们的一双儿女,还有同样常年留守老家的外甥、外甥女和侄子。一到家,他们赶忙在日历上勾画盘算起来,因为女儿在村里上小学还好说,另一个重要唱将外甥女在20里之外的镇上读初中,到周六才回家,因此重点排练时间要安排在周末。商洪强说离返京参加彩排录制的日子已经很近了。
1月26日,由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简称“工友之家”)、农林卫视主办的2013年打工春晚,将在共青团中央礼堂录制,并在蛇年春节期间在农林卫视、陕西卫视、中国农林卫视网和搜狐网等多家媒体集中播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电视历史上第一台由打工者自编、自导和自演的春节联欢晚会。
车间里面引吭高歌,保洁间隙锤炼舞步,建筑工地吟诵诗词,漏舍之中打磨小品……2013年打工春晚录制进入倒计时之际,像商洪强和家人一样铆足了劲在角落里执著台下功夫的人散落于全国各地。远方的家人可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表演,仅就这一点就足以让这个群体中的许多人振奋不已。
“他们把汗水洒在了城市,他们把背影留在了家乡,他们用双手延伸着城市的希望,他们用无声和无助呼唤家乡……”2013年打工春晚宣传片里,“家”这一晚会主题的渗透,让简短的画外音深沉而厚重。
“之所以把晚会主题确定为‘家’,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许多打工者在城里呆了这么多年,家虽然已经安在这儿,却始终没有归属感,对家的认同是模糊的,或者说是不自信的,城里人对我们似乎也是若即若离的。我们虽然现在游离在城乡之间,但未来我们的家是要在城市的,所以,我们想再强化一下家的概念。当然很多时候这里还有一种矛盾,有对城市里家的渴望,也有对以前农村老家的留恋。”工友之家干事、2013年打工春晚总导演王德志说。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汹涌的农民工浪潮最先冲决中国农民与土地的千年依附。洗去手上的泥巴来到城里,他们承担起城市中最脏的活计;放下卷起的裤管迈进都市,他们干着城市中最累的工作;一栋栋摩天大楼在他们的汗水中拔地而起,他们却在都市的边缘搭屋立灶……
“回不去农村,呆不下城市”的尴尬,让“家”这个原本饱含温暖的字眼充满了复杂的内涵。
家可以颠簸,心却不能漂泊。在即将上演的晚会上,来自深圳、广州、苏州、安徽、内蒙古以及港台等地区,覆盖建筑、制造、餐饮、家政等行业的工友们,将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家”的主题,然而承载着这一主题的晚会本身,更寄托着晚会策划者用文艺表达打工者心声,指引打工群体精神家园建构的核心诉求。
“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近3亿打工群体背后实际上站着9亿多的农民。他们是中国农民家庭的脊梁。这个群体应该有自己的舞台自己的歌,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搭建这个舞台,建设温暖的家。”为打工春晚提供主要支持的主办方之一农林卫视的副总监王钢表示。
“从去年的自娱自乐,到今年有明确的主题并面向全国播出,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工人不再是作为‘他者’被大众媒介再现,而是直接表达了他们的生活现状以及对现状的思考,在这里文化可以是一种直面生活的勇气,是一种坚强,是一种团结,它可以迸发出一种促进改变社会的力量。”长期关注和研究打工文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卜卫说,并表示对2013年打工春晚充满期待。
(编辑:子木)
· | 春晚挨“骂”的背后 |
· | 春晚少了是件好事 |
· | 文化部春晚等三大晚会确定停办 |
· | 春晚正式联排前“不关门” 全力挖掘优质作品 |
· | 春晚“老伙计”缘何成“老大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