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年音乐会:“金字招牌”是否名副其实?
北京、南京、九江、绵阳、烟台……新年音乐会全国奏响
从隔空聆听到亲身走近
核心阅读
这个元旦,“最冷冬天”的寒潮并未阻止人们追随音乐的热情,全国各地的新年音乐会几成井喷之势。从隔空聆听“维也纳”到亲身走进音乐厅,越来越多的国人在贺岁节日单上,勾画上“高雅音乐”的选项。
市场的火爆、需求的旺盛,让新年音乐会成了一块“金字招牌”。数量激增的新年音乐会,品质是否名副其实?相比于“维也纳”的深厚积淀,国内新年音乐会又该如何修炼内功?
市场
乐迷需求够旺盛,演出数量与日增
新年音乐会的风潮,来得如此猛烈。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北京就有20多场以“新年音乐会”命名的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与迎钟声音乐会携手奉上“音乐盛宴”。在人民大会堂,以色列爱乐乐团2013年北京新年音乐会、德国广播交响乐团“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奥地利维也纳之声新年音乐会同时上演,以至于主办方不得不“温馨提示”观众不要走错场次。此外,还有芝加哥交响乐团、皇家苏格兰交响乐团、俄罗斯交响乐团、德国汉诺威交响乐团等一批国际顶级乐团到京献艺。
新年音乐会的火爆,席卷的不仅是一线城市。桂林、徐州、绵阳、九江、烟台、东莞等地,也将新年音乐会作为元旦期间的重要文化项目。以南京为例,短短4天就上演了12场。
“新年音乐会让观众感受到交响乐的魅力。”在欣喜之余,国家大剧院演出部副部长任小垅也有一丝担忧,“不断增加的新年音乐会是不是一些没有质量的音乐会,这都需要仔细辨别。”
而著名音乐评论家刘雪枫更是直言,“大量的音乐会,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最近几年的12月中旬到1月上旬,他总是奔忙在各个城市、各个院团的音乐会现场,在他看来,一些质量不佳的音乐会,由于成本低廉,能拿出足够的资金来运作、公关,而一些高水平、有品质的音乐会反有湮没之虞。
内功
本土乐团待成长,主题设计需提升
当各色新年音乐会在中国“开疆辟土”时,“鼻祖”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然走过70多年。这场全球瞩目的音乐盛典,不仅已成为新年音乐会的“行业标准”,更在商业和艺术上实现“双赢”。
“交响乐在西方发展了几百年,而在国内,系统的交响乐欣赏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新年音乐会落地也就近20年的时间,在品质、水准上和国外的一流的乐团的确存在差距。”任小垅说。
相比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深厚积淀,国内音乐会的内功尚未修成。用北演公司董事长张海君的话说,“国内的新年音乐会在组织、营销上与国外差距在缩小,但缺乏高端的品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由维也纳爱乐乐团担任演奏,每届还会邀请世界一流的指挥大师重新演绎作品,而高端的演出团体恰恰是国内新年音乐会最为欠缺的。
北演公司的“人民大会堂·北京新年音乐会”,今年花费600多万元请来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和以色列爱乐乐团。据介绍,北演公司也曾想邀请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乐团来华演出,但由于与当地新年音乐会“撞车”,请他们出国演出几乎不可能。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在变,但一直由本土乐团演奏,扎根本地,注重和观众沟通。”任小垅认为,国内的新年音乐会有些请国外乐团,有些是本土乐团和指挥,有些是请国外指挥和国内乐团结合,但如何将音乐会与本地特色结合,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刘雪枫则指出,国内的新年音乐会缺乏主题设计,在内容上也有拓展的空间。像闻名遐迩的柏林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每年都有一个主题,比如普罗米修斯主题、“向卡门致敬”主题等。“新年音乐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希望借此时机,普及音乐、传播文化,深化观众对音乐和艺术的理解。”
品牌
高雅音乐重接地,健全市场不可缺
对于国内新年音乐会而言,光奏响“开场曲”显然不够,要让这场“音乐盛宴”像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样历久弥新,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作为北京历史最悠久的新年音乐会品牌, “人民大会堂·北京新年音乐会”创立17年来,明确在固定的演出时间、固定的演出场所、演奏国际水准的交响乐。在张海君看来,这是一个文化品牌积淀形成所必需的条件。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今年向全世界80多个国家直播,我们的新年音乐会也应该运用多种传播手段,考虑到出售版权的可能性。”张海君说,高雅音乐不能成为金字塔的塔尖,只有广泛传播,才能让品牌更好发展。
而任小垅看重的,是新年音乐会的接地性,“只有从本地长出来的新年音乐会,才能真正成为文化生活一部分。”
除了主办者的努力,如何让国内交响乐市场更健康有序,也令不少业内人士忧心。“目前政府对高雅艺术领域监管相对缺失,需要健全举报查处系统,对偷梁换柱、名不副实的演出团体坚决追究,对音乐会广告的审批和监督应有和其他产品一样的监督力度。”刘雪枫说,只有文化企业、社会、政府形成合力,才能让新年音乐会从数量到质量转变,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