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琴师姜凤山 一生予“梅”

时间:2012年12月28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

    他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最后一任琴师,被梅兰芳视为艺术上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从梅兰芳到梅派弟子,他一路相伴,一生予“梅”

  22日,90岁的姜凤山先生,以一种安详的方式离开人世。他在病中与梅葆玖先生等人一起,把梅兰芳唱腔曲谱整理完毕,完成了人生最大的夙愿。

  人们常说,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但戏台不是一个人的天下,台上唱念做打的角儿们与台侧飞弓引弦的琴师,相互成全,才能成就京剧这门艺术。作为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最后一任琴师,二人天衣无缝地合作了12年。梅兰芳把姜凤山视作艺术上最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和生活中的挚友。从梅兰芳到梅葆玖,再到梅派再传弟子,姜凤山一路陪伴辅佐,把一生交予弘扬梅派艺术、培养梅派接班人的事业。

  “姜先生一生为人重礼讲义,艺品与人品达到了完美统一。”同门师弟杜凤元、京胡大师杜奎三的儿子如是说。姜凤山是苦出身,从8岁学戏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四次改行,两次易名。17岁时正式拜师杜奎三,改名姜凤山。杜凤元回忆,父亲最器重姜凤山学艺刻苦、待人厚道。为达到父亲的严格要求,姜凤山吃了不少苦:吹笛子,要在笛子一端挂一个小秤砣,吹得时候必须摆平架势;练胡琴,在椅子后面放一根竹片顶着腰,保持腰杆挺直。因为爱钻研,姜凤山成为全面的琴师,从老生、花旦到老旦,从梅派、程派到余派,特别讲究因人因派而异。拜师之后,每年的大年初一,第一个来给父亲磕头拜年的铁定是姜凤山,坚持了几十年。

  “把胡琴拉好了,是我的本分。胡琴是伴奏者,得像花盆一样托着演员,不能喧宾夺主。”姜凤山生前常对人这样说。1948年前后,姜凤山开始为梅兰芳担任琴师。有唱戏经历的姜凤山,经常能与梅兰芳不谋而合,还能就戏中某些艺术问题提出令梅先生也点头称道的好点子。

  这些年,姜凤山把主要经历放在与梅葆玖等人携手培养梅派艺术的接班人。他经常到剧团为新人说戏,从走台到眼神、吐字、行腔、水袖等一招一式,示范起来一丝不苟。得知姜凤山故去的这些天,梅葆玖因过于悲痛而闭门谢客。梅先生说:“我的艺术成就有一半来自姜先生的提携。姜先生离去了,可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和人品,更激励我把梅派的大旗扛下去!”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