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钟鼓楼]追问虚拟人物为何变身城市雕塑

时间:2012年12月19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王新荣

  据有关媒体报道,山东济南旅游局近日以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虚拟人物“夏雨荷”为原型,在济南大明湖里建起了“雨荷厅”,并希望琼瑶筹拍《还珠前传》,一时引来热议。回顾近年来类似的城市文化旅游开发事件,笔者颇为感慨:前有襄阳斥资百万修建“射雕情缘”为郭靖、黄蓉造像,后有郑州“中原福塔”广场“流氓猪”雕塑、桂林裸体“扶老”、台儿庄露胸潘金莲等城市雕塑,层出不穷。将虚拟人物作为城市雕塑原型,进入城市公共文化建设视野,或成为地方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个砝码,本也无可厚非,但把生命力未必长久的流行文化中的虚拟人物乃至反面的虚拟人物推出来,却不能不引人质疑:其文化内涵的社会影响力究竟能否使之立得住并传之久远?如此举动是否有欠冷静?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快餐,借助新的传播媒介,的确可以实现快速广泛的传播。1999年《还珠格格》在大陆放映之时曾影响广泛,但流行文化的弊端也在于其走马观花、昙花一现,作为一种文化符码,它不像《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作品里的人物故事一样,作为一种文化认同进入文化共识的层面。文化共识的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更多时候它指代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比如,著名的“美人鱼”雕像,作为哥本哈根的城市符号,就出自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美人鱼也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角色,被做成城市雕塑后,却备受推崇,还成为了整个丹麦国家的标志。而“雨荷厅”里以各种方式呈现和描摹的乾隆与夏雨荷的故事,作为一种民间传说被琼瑶引入流行影视剧并大肆传播,其间有几分扑朔迷离和捕风捉影,又承载着多少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以此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进行宣扬,是否会对当下的年轻人造成某种程度的误导,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至于以西门庆、潘金莲之类的反面虚构人物立像,其哗众取宠之意更是昭然若揭。

  令笔者有所担忧的是,时下这一行为逐步从民间悄然进入“庙堂”,进入政府城市规划,开始由民间的自娱自乐,变成政府的政策性推动,甚至成为地方文化政绩的一部分。笔者想提醒一句,如果不是以漫长的积淀和扎实的筛选而产生的社会文化共识,仅靠瞬间“打造”的流行文化符码来吸引眼球,恐怕连眼前利益都不一定能满足,就更别提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了。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