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建设文化强国·大片十年:中国电影美学得失

时间:2012年12月14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王一川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的竞争力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10年来中国电影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印证了这个论断。10年前,电影《英雄》上映,开启了中国电影“大片时代”,增添了电影人继续前进的动力。10年后的今天,我们总结“大片”经验,探索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播的规律,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积累“正能量”,以励前行。——编者

  整整10年前,2002年12月14日,导演张艺谋与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合作的中国首部“商业大片”《英雄》全面上映。中国电影业空前的单片资金投入,梁朝伟、张曼玉、李连杰、甄子丹、章子怡组成的华人影星最强阵容,九寨沟等奇山异水构成的多彩世界,有关家国天下的宏大主题,使《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出严重危机、步入新时代的耀眼开端。自此,大投资、大明星、大营销、大市场、带有中国美学风格的中国造“大片”开始风行,给中国观众带来新的期待,也让世界主流市场看到了中国电影新的可能。

  艰难处境,绝地反击

  中国大片开出新天地

  其实,中国“商业大片”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压力下历经艰难应战才逐步取得的。1998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只有14亿元,其中美国分账影片票房竟高达7.85亿元,超过全国总票房的一半,而其中仅《泰坦尼克号》一片就高达3.6亿元,占去全国总票房1/4。其时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严重受挫,致使不少影院难以为继。许多人怀疑:中国电影的未来在哪里?

  正是在巨大压力逼迫下,中国电影人奋起寻求变革和转型。于是,才有了张艺谋携《英雄》迈出中国武侠大制作的第一步华丽舞姿,一举取得2.5亿元票房,把失望的观众拉回影院。接下来,张艺谋的第二步大片《十面埋伏》以及在这位高产急先锋的成功示范下,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张艺谋自己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接二连三问世,搅起中国大片的群体创作热潮。令人惋惜的是,这几部大片虽声势显赫,其美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国外也未取得预期佳绩。随后,当痛定思痛的冯小刚在2007年奋力吹响《集结号》时,此前深陷分离困境的主旋律片元素、艺术片元素和商业片元素实现新的交融,让公众感受到中国大片的融合魅力。2009年,韩三平和黄建新合作执导《建国大业》,融合主旋律片与商业大片获得了票房成功。2010年,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和姜文的《让子弹飞》先后接力式地创造票房新奇迹,把中国大片的美学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推向新高。2011年,张艺谋以新片《金陵十三钗》引发广泛关注,助推该年度中国电影票房破百亿元大关。而新人乌尔善执导的《画皮Ⅱ》则在今年以7.5亿元攀登中国大片票房新高峰。新近上映的冯小刚新作《一九四二》又书写一曲中华民族与灾难抗争的韧性的悲歌,有望把中国大片的美学再现力推向中国现代历史记忆的深处。

  还应看到,中国大片的这一连串并非流畅的舞步中有个鲜明印迹,这就是内地同香港、台湾的电影合作程度伴随中国大片的联合制作而愈益增强。合拍大片如《赤壁》、《投名状》、《十月围城》、《功夫》、《画皮》、《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和《龙门飞甲》等,标志着中国大片在华语片领域获得新拓展,同时也为内地与台湾、香港的艺术合作交流开辟新生面。

  可以说,中国大片这10年,是在危机中奋力转型,逐步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敢与好莱坞争奇斗妍的10年。


(编辑:子木)